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大树镇长:再见了马拉多纳,再见了哭泣的阿根廷

作者 :爱你我的猎物 2020-12-07 16:24:59 审稿人 : admin

  01

  老迭戈出生在1927年的意大利,他童年的记忆,充满了萧索和苦涩。

  1929年源于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席卷欧洲,让刚刚经历一战浩劫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彼时的意大利深受重创,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普通人的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很多未成年的孩子甚至夭折。

  老迭戈幸运的活了下来,但贫穷的记忆从此刻骨铭心。

  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营养不良的意大利工人

  接下来二战爆发,欧洲作为主战场,更是炮火连篇、满目疮痍。战败的意大利,留给人们的只有废墟和耻辱。

  正值壮年的老迭戈,深感故土虽好,生计难觅,别说体面的生活,就算活下来也充满挣扎。

  和大部分底层的欧洲人一样,他把目光放到了美洲,那片远离战争的地方。

  在上个世纪50年代,28岁的他乘着前往美洲的邮轮,来到了大洋彼岸的阿根廷。

  彼时的阿根廷,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是意大利的十倍,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均可耕地面积更是农业大国美国的两倍,被称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除此之外,还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及各种矿产资源 ,堪称宝库般的存在。

  阿根廷,最接近南极的国家之一

  得益于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大批外来的移民人口,阿根廷经济在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取得长足发展。

  1914年,也就是一战前的43年里,阿根廷的GDP以每年6%的增速创下了世界纪录。彼时的阿根廷位列全球一流富国,人均GDP仅次于美国与英国。

  两次世界大战中,阿根廷更是全然躲过了欧洲的战火蹂躏,并利用其中立国地位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大发战争财。

  甚至在当时的美国电影中,富有的外国人的形象,基本全是阿根廷人。

  在这片宝地上,老迭戈和他饱经贫困的同乡们一样,迅速忘记了逼仄老迈的家乡,爱上了这个富饶的国度。虽然他日子依旧拮据,但他已然获得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拥有了一个安宁和谐的家庭。

  1960年,34岁的老迭戈在阿根廷温软湿润的大西洋海风中,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孩子,并给他起了一样的名字,迭戈?马拉多纳。

  老迭戈和小迭戈

  02

  1960年,阿根廷政府正如火如荼地推行“没有庇隆的庇隆主义”政策。

  阿根廷的近代史上,从没有一个人,像庇隆一样,影响了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进程。

  胡安·庇隆1895年出身农民家庭,后投身军界,自1946年当选阿根廷总统,并于1951年连任。

  风华正茂的胡安·庇隆

  由于出身于社会底层,庇隆对底层的人民胸怀丰沛感情,试图建立一个平等的阿根廷,维护底层人民的利益。

  因而他创立了庇隆主义政策,大幅提高普通民众的福利,包括在国有企业保留工作岗位,提高基本工资,压低食品价格,提供廉价住房等等。

  在庇隆的庇佑之下,普通民众维持生活并不困难,譬如在马拉多纳出生后,老迭戈的家庭又陆续添了新丁,前前后后有了8个孩子。

  童年的马拉多纳,足球天赋很快显露出来,在自己居住的社区附近变得小有名气。

  老迭戈每天工作到很晚,母亲又要照顾其他的孩子,没有太多管束的马拉多纳每天放学后,都要与附近的孩子一起到操场上踢球。

  对足球愈发痴迷的马拉多纳,好像和足球融为一体。而他愈发出众的球技,让和他一起踢球的小伙伴赞叹不已。

  曾饱尝穷苦滋味的老迭戈,决定将马拉多纳送进职业足球俱乐部,一方面让他兑现天赋,一方面这是一条可以贴补家用的途径。

  那一年,马拉多纳9岁。

  03

  自1953年起,为求得西方发达国家援助,以填补他国有化和高福利造就的窟窿,庇隆颁布了《外国投资法》,对海外尤其是美国资本来者不拒。这引发了民众的激烈不满。

  1955年9月,瞅准了时机的军方趁着局势混乱发动政变,庇隆流亡乌拉圭,而这这一走,就是18年。

  庇隆虽然离开了,可他的政治遗产却依旧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他之后的新总统们为了站稳脚跟,不得不延续庇隆主义的道路。

  可彼时的阿根廷,除了财政上的窟窿外,社会矛盾已然到了极度尖锐的地步,就连高福利的外衣也遮盖不住了。

  在农业为主的阿根廷,大地主寡头垄断了广袤的土地,少数有权势的富裕家庭控制了人口稀少、面积庞大的牧场。

  且在进入工业化阶段后,阿根廷的西方买办们和地主们利用资本优势,继续垄断工业部门。上层变得越来越腐化,对底层的盘剥也越来越重,同时产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也变得越来越低下。

  60年代,抗议中的阿根廷平民

  内忧外患之中,裱糊着整个阿根廷社会的庇隆主义也逐渐开始穿了帮,恶果显现。

  在一个缺少产业竞争力的经济体里,光景好的时候,高额福利支出还能勉力维持;一旦外部环境恶化,政府为维持福利政策,只好借外债、发货币,难以避免的导致经济崩盘。

  这个时候,阿根廷只能又推出一个又一个新政府,可新政府不敢得罪被庇隆主义惯坏的人民,只能在短暂的收拾残局之后,接着又提出一个美好的愿景以讨好民众,开始新一轮的饮鸩止渴。

  低效的国家,固化的阶层,懒汉遍地,治安恶化。这种形势下,阿根廷平民的机会越来越少,生活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同时美国等国趁虚而入,大肆控制阿根廷经济命脉。

  所以对马拉多纳们来说,足球这个平民上升渠道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甚至就连球星培养的本身,都极富阿根廷社会特色。

  由于前场球员在国际转会市场上的身价要高于后场球员,所以俱乐部只愿花大力气培养前锋,被球探看上就送到欧洲的俱乐部去换汇。这样的培养机制造成阿根廷中前场极为豪华,而后场球员相比却孱弱无比。

  到了国家队层面,华丽的阿根廷前场往往能给观众奉上精彩的表演,而在对手的攻势面前,后卫却因实力不足导致漏洞百出。

  天赋异禀的青年马拉多纳,很快成了球队的核心,围绕他打造的“小葱队”,也从一支不知名的球队,逐渐变得声名鹊起。

  当时,阿根廷国内名气最大的是博卡俱乐部和河床俱乐部。两家顶尖俱乐部梯队的少年队找到“小葱队”,想要比试比试。结果,“小葱队”以20比0的结果赢了博卡少年队,以15比1的比分赢了河床少年队。13岁的马拉多纳的表现堪称完美,以个人进15球的成绩震动了阿根廷球坛。

  一代世界巨星正冉冉升起,而与此同时,他的祖国却在动荡中逐渐沉沦。

  03

  1955年到1973年,阿根廷历任6任总统。一方面军政府用皮鞭和监狱控制着社会,一方面国民经济裹足不前,一方面继续各种出让国家利益。

  处于恐惧和困顿之下的阿根廷,迫切需要唤回自己的精神领袖。

  终于在1973年,寄托着人们幻想的庇隆结束了十八年的流亡生涯,回到祖国并第三次出任阿根廷总统。

  只可惜,这位叱咤风云数十载的民选军人总统,终于没能陪伴他的子民走下去,仅仅在一年后的1974年,庇隆就心脏衰竭而去世了。

  而继承庇隆总统大位的,正是他的副总统兼第三任妻子伊莎贝尔·庇隆,这位庇隆夫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位女总统。

  这位权欲旺盛的庇隆夫人,和“阿根廷永不凋谢的玫瑰”、庇隆第二任妻子艾薇塔·庇隆不是一个人

  就在同一年,马拉多纳入选了阿根廷15岁以下级别国家青年队。他许下诺言,要为祖国捧回那座金灿灿的大力神杯。

  这位新上任的首位女总统,接手的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她虽有着“庇隆夫人”的巨大声望,却由于政治历练不足,政治手段稚嫩,根本无法操控矛盾重重的阿根廷政局,执政根基摇摇欲坠。

  而恰好在此时,阿根廷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出现重大变动。

  因为美元和黄金脱钩造成的国际金融秩序动荡,阿根廷不得不实施了全面金融改革,放弃传统的固定汇率制度,由中央银行根据国内外通胀,随时调整汇率,同时取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制。

  可处于世界经济外围的阿根廷,在外部冲击面前,根本抵不住风浪。

  国际资本在金融秩序变局面前选择回撤美国,而阿根廷因为资本项目管制的取消,让不设防的国内经济迅速被抽空了脊梁。依仗外债输血的阿根廷财政,没有了国外资本的支持,只好选择超发货币勉力维持,造成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造成国内资产贬值,继而导致汇率贬值。汇率贬值使阿根廷的国际融资成本更高,只好继续印钞,继续向美国等国出卖国家命脉,造成通胀的继续攀升。

  三年后的1976年,庇隆夫人在一次政变中结束了自己的统治。军政府重新执政。

  上层建筑的分崩离析、频繁换代,并未阻挡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狂热。而彼时的马拉多纳,也正在这最后的繁荣中不停兑现着天赋。

  在庇隆夫人被软禁的同一年,16岁的马拉多纳即被招入国家队,并在1980年加入阿根廷国内最负盛名的博卡青年队。

  在主场糖果盒球场,马拉多纳用玄幻的过人和劲爆的射门,让球迷如痴如醉。他在40场比赛中打进28球,帮助球队夺得阿根廷甲级联赛冠军,成为举国上下街头巷尾热议的人物。在足坛崭露头角的马拉多纳,尽情享受着光环下的荣耀。

  他的表现吸引了大洋彼岸欧洲俱乐部的注意。1982年,阿根廷宗主国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俱乐部向他抛出了橄榄枝。22岁的马拉多纳,以创纪录的900万美元转会费的身价加盟巴塞罗那。

  04

  激进的阿根廷军政府在僵化的国内经济模式下找不到出路,不得不走上了对外冒险转移矛盾的不归路。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以恢复主权为名,派遣军队在马岛登陆,并控制全岛。

  马岛靠近南极洲,富含矿藏,拥有丰富的近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且马岛扼守太平洋通往大西洋的南大门,能为海军提供提供天然的海外战略基地,是大国必保的政治、军事支点。

  而此刻的英国正处于保守势力的上升期,“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急需向世界宣誓大英帝国的荣光仍然闪耀,这场战争简直就是送上门的礼物。

  面对挑衅,英国军队迅速作出反应,派遣海陆空军穿越大半个地球开赴马岛,开启了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

  面对起火的后花园,在阿根廷赚尽了便宜的美国却毫不犹豫站在了英国那边,率领北约对阿根廷实施军事禁运和经济制裁。阿根廷军人政府在孱弱国防、国外禁运的双重打击下,两个月即宣告投降,英军重占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英国的旗帜重新插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上

  战败之后,阿根廷的经济再次崩溃。阿根廷货币平均贬值幅度高达412%,同时通货膨胀率快速攀升,1989年甚至高达3000%。阿根廷又陷入比索贬值与通货膨胀率交替上升的恶性循环。

  底层人民情绪需要宣泄,而球场正是他们嘶吼的场所。阿根廷球场上球迷火爆,正是他们愤怒的呐喊。他们要在幻灭的生活和国家尊严面前找到意义。

  马岛海战结束不久,1982年足球世界杯在西班牙举行。刚刚登录欧洲足坛的马拉多纳不孚众望,带领阿根廷冲入了第二阶段小组赛。

  当时,负责防守马拉多纳的意大利后卫在比赛后评价,马拉多纳几乎不可阻挡,他就是足坛历史最佳。他比贝利更强,而且没法拿梅西和他去比。

  可在与宿敌巴西的比赛中,年轻的他终于不堪压力,用一次暴力犯规,草草结束了世界杯之旅。阿根廷1982的天空,收起了最后一缕阳光,终究满是阴霾。

  1986年,阿根廷再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彼时的马拉多纳,为全世界奉上了迄今为止最精彩的足球个人表演。他进球五粒,助攻五次,独造阿根廷队的十粒进球。

  而在与英格兰的复仇之战中,他留下了一个传奇的“上帝之手”,一个永久载入史册的“世纪进球”。

  淘汰英格兰之后,阿根廷又接连战胜比利时和联邦德国,走上最高领奖台。马拉多纳高举世界杯,高喊祖国阿根廷的名字,让阿根廷人民的眼泪肆意流淌。

  在万马齐喑之中,以血肉之躯上前拼杀,马拉多纳像极了冲向风车的唐吉坷德,从此成为了阿根廷国民精神的图腾。

  孤胆英雄的温情,也许真的激励了阿根廷,给祖国经济带来了好运。

  90年代,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从1991年的94%下降到1994年的4%,GDP在1991-1998年间的平均增长率接近6%。

  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通胀率,增强了国际投资者的信心,敞开大门的阿根廷获得了大量的国外直接投资,人们窘迫的生活得以改善。

  而已然33岁的马拉多纳,在94年的美国世界杯期间被查出禁药,告别世界杯,从此再也没踏上世界杯征程。英雄亦有老去之时,他宣布挂靴,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无法超越的背影。

  05

  1998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远在南半球南端的阿根廷却也未能幸免。在美元逃离新兴市场国家的洪流中,阿根廷的财富再次被西方国家疯狂洗劫。

  2001年底,阿根廷政府无力偿还外债,只能又一次宣布违约,彻底成为人人喊打的国际老赖。

  而就在四年前,被酗酒、吸毒、女人透支了身体的马拉多纳正式宣布退役,从此与他相关的新闻再也不是令人振奋人心的胜利,而是各种花边和丑态。一蹶不振的老马,像极了自己的祖国。

  在美人们之间周旋的老球王

  就在一穷二白的中国于加入WTO后迅速崛起的同时,曾经的世界第三阿根廷却持续走向衰败和脆弱。庇隆虽逝,可庇隆主义和西方列强的触须仍在掏空这个国家。

  2008年,阿根廷又一次跌倒了。在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面前,阿根廷经济连连衰退,通胀几乎失控。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竟然用弱智的假数据忽悠民众,以掩盖无能。

  同年,马拉多纳受聘为阿根廷主教练,并在两年后的2010年率领阿根廷征战南非世界杯。即便队伍里拥有一代天骄梅西,但先天不足的阿根廷后防,在面对德国战车时被冲击的七零八落,以0比4的比分铩羽而归。

  一腔热血的马拉多纳,已无力拯救就连足球也变得颓势的阿根廷。他那日渐肥胖的身体像极了他伤痕累累的祖国,初看依然健硕,但那颗常出毛病的心脏,已支撑不起持续的奔跑。

  阿根廷和马拉多纳,也许还在呐喊,但已走向沉沦。

  06

  离开阿根廷国家队后,马拉多纳还在执教,先后在阿联酋、墨西哥等地担任俱乐部主教练。

  但他被毒品摧残的大脑和心脏,已跟不上国际足球发展的潮流。聘请他的俱乐部都属于当地低级别联赛,而他平平的成绩,也使得他每次干不了多久即被宣告解职。

  2019年,他回到阿根廷,跨行拿起了阿根廷拉普拉塔体操队教鞭。他带队踢了21场比赛,仅取得8胜5平8负的成绩,胜率不足百分之四十。

  他的执教成绩已无人关注,吸引眼球的是他那过度整容的面容和身边走马灯般更换的女友。

  新形象被人吐槽像“如来佛”

  马拉多纳如流水般失去了他的天赋,正如他的祖国如流水般失去了它的光彩。

  2010年,1比索能买到两个花生牛轧糖;但今天,购买两个花生牛轧糖需要60比索。

  08经济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均迅速恢复了元气,可唯独阿根廷经历了“失去的十年”。

  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1万美元,比2010年时高了几乎三倍。同一年,曾经不可一世的阿根廷,人均GDP仅为9980,人均收入比十年前的2010年还低5%,同时物价飞涨。

  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阿根廷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陷入了比之前更幽深的低谷,社会秩序进一步解体。人口仅4千万的阿根廷,截至11月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的病例累积超过120万人,在全球排名第七。

  今年上半年,阿根廷GDP同比下降15.9%,失业率超过20%,失业人口创历史新高。阿根廷贫困率上升到40.9%,人们几乎将全部收入都花在了食物上。

  经济使然,店铺不得不在疫情最凶猛时照常营业

  经济衰退面前,阿根廷的外债又双叒叕违约了,比索兑美元汇率较2018年,再次贬值超70%。可与此同时,美国却向世界大声赞美阿根廷金融自由化。

  随着祖国经济摧枯拉朽的,还有长期生活不规律的马拉多纳,这让他的心脏、大脑伤痕累累。

  2020年11月初,马拉多纳接受完脑血栓手术,接受了为期8天的出院治疗。出院的时候看起来精神状况不错。但只是一个月后,老马心脏停止了挑动。

  同样吸引眼球的,还有他私人医生的辩解,和尸体旁合照的殡仪馆人员。贵如球王,他的死虽然获得了全世界球迷的祭奠,但层出不穷的花边和狗血,让这件事看起来充满了讽刺。

  殡仪馆工作人员们违规和球王合照

  也只有在此刻,人们才猛然想起,这位苍白肥胖的老人,曾是让世界为之呐喊和疯狂的世界级球王。

  作为运动员,马拉多纳获得了阿根廷政府安排的国葬,算是作为运动员能得到的最高礼遇。但他的辉煌只留在了绿茵场,留在那些个热血沸腾、阳光美好的夏天。

  正如当下债务又将不知第几次走向暴雷的阿根廷,昨日的辉煌灿烂,几乎只能是国民们在回忆时的辛酸剪影。他们的祖国,在各种折腾中不断接受西方国家设计的经济框架和条约,已然脆弱得经不起任何国际市场的波折。

  在国际经济的分工里,它早已变成一片肥美的牛肉,逃不过被宰割的命运。

  足球依旧,生活依旧,阿根廷的哭泣也还会继续。

  浪漫的悲情之下,是国家经济衰败的无奈,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冷酷无情。

  缅怀马拉多纳,不是为了抹去心底最后一点浪漫,而是认清现实。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的强者而不是天赋的幸运儿,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阵脚,保护好内心的纯真。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