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西西弗:中欧投资协议给我们的三粒定心丸

作者 :梦城紫 2021-01-01 16:07:57 审稿人 : admin

  中欧投资协议签署,是重大突破,重大成就

  1、

  在2020年即将结束的时刻,北京时间12月30日晚,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和早先时候完成的RCEP谈判一样,中欧投资协议是中国外交和外贸的重大突破,重大成就。

  中欧投资协议从2013年开始谈判,到今天已经七年,能够最终达成一致,实属不易。

  这个协议的意义非比寻常。我的感觉是,吃了三粒定心丸。

  第一个定心丸是:

  中欧投资协议标志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之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曲解关于“内循环”的经济政策,把内循环等同于闭关锁国。

  “内循环”的完整表述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内循环不是闭关锁国,不是闭门造车。是在美国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打压下,我们国家被逼无奈,不得不的选择。

  当然,有些不了解情况的朋友,看到内循环三个字,就不免担心起来。现在,RCEP和中欧投资协议的签署,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看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闭关锁国永远不会是中国的选项。

  目前,协议的文本应该还没有完全披露。但我相信,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都考虑到了对方的利益和想法,各自都做了妥协和让步,双方,特别是欧盟官员公开表示,对协议感到很满意。

  这种基于理性判断的相互妥协和让步,是第二个定心丸。

  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的决策是理性而灵活的,愿意合作和妥协的。最近,中美关系剑拔弩张互开嘴炮。其实最近中国和欧盟国家以及日本的嘴炮也不少。不少朋友为此忧心忡忡,第一担心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影响理性决策,第二担心欧盟日本会更敌视中国。

  我一直的观点是,国家之间互打嘴炮是常态,嘴炮打归打,成熟的政治家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对方骂过来,我们当然要骂回去。但是打嘴炮不影响国家之间合作妥协做生意。

  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对美国过去几年肆意打压的一个反弹,也是中国国力上升的自然结果。从整体的情绪上,仍局限在网络上的言论,并没有什么现实的过激行为。国家层面的决策也没受到什么影响。

  年初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RCEP协议,和中欧投资协议,这三个协议仍然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是非常理性的,也愿意合作妥协,从不意气用事。

  担心民族主义情绪绑架决策,完全是杞人忧天。

  在中美贸易战时,西方媒体上一种常见的言论是:“世界将会分为两个经济圈,一个是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另一个就是中国。没有西方国家会陪中国玩,中国将会被踢出世界经济的主流,成为世界经济的孤岛。”

  这个言论,很多国内的意见领袖也拿来大肆宣传,说西方不带中国玩了,中国药丸。

  现在看起来,这个也是杞人忧天。美国已经没有能力,团结整个西方世界孤立中国了。这是第三个定心丸。

  经过特朗普的四年,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很难回到过去了。信任这东西一旦失去,就很难重建。

  我之前也很担心,一旦中美关系破裂,欧洲鉴于和美国的盟友关系,以及相同的意识形态,会站队美国。

  现在看来,无论是欧洲还是东南亚国家,甚至包括日本,都并不希望站队。这些国家都希望保持中立,运用中立地位在中美之争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在拜登团队明确对中欧投资协议提出反对意见,要求欧洲国家不要签署时,欧盟在年底前宣布协议达成一致,直接打了拜登的脸。

  过去二十年,世界经济两个最大的赢家,就是美国和中国。欧洲和日本都掉队了。现在,欧洲日本这些国家都希望利用中美之争的机会重新追赶。

  有些朋友担心中欧协议,中国做了过多的让步。比如,雪球上我看到了这样的评论。

  这个我认为完全不必要担心,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如果说,美国在软件、半导体等领域还有明显的优势。欧洲高端制造业,已经不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今天的中国,并不惧怕与西方国家的企业,在同等的基础上竞争。对等权益对中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现在害怕对等权益的,是西方而不是中国。

  2、

  这个中欧投资协议对中国的好处,看看美国媒体酸溜溜的评论就知道了。

  彭博社的评论是,“中欧投资协议不是一个胜利,而是一个错误。”

  彭博的文章中写道:

  “突如其来的中欧和解怠慢了即将上任的美国乔-拜登政府,就在他就职前三周。在经历了四年的特朗普主义民族主义之后,拜登刚准备重新区分欧洲这样的战略盟友和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并与前者进行更密切的协调,以更好地遏制后者。”

  “这样做,他们(欧洲)可能会危及到他们更大的战略目标:建立西方统一战线,迫使中国真正接受一个自由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经济模式。”

  美国建立西方统一战线的想法现在看起来,很可能是一厢情愿。在美国一贯的霸道作风和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下,美国行事从未考虑过欧洲的利益。现在希望欧洲100%站在美国一边,有点异想天开了。毕竟,欧洲国家的自主权,比日本还是要大得多的。

  纽约时报则更加直接,诅咒投资协定无法正式生效。

  首先,大家可以看看纽约时报同一篇文章的英文和中文题目。呵呵,这个媒体一贯的小伎俩小心思暴露无遗。

  英文题目的翻译应该是“中国和欧盟领导人达成投资协议,但仍存在政治障碍”

  中文版就写成“正式生效困难重重。”

  纽约时报文中写道

  “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定在欧洲和华盛顿都面临政治反对,可能让其最终失败,”

  “ 欧洲议会中有一大派反对这项协定,理由是它在阻止中国侵犯人权方面做得不够。协定必须得到欧洲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此外,候任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的一名高级助手已释放信号,表示即将上任的美国政府也对该协定不满意。”

  “现在又有了这项协议,主要是为了取悦少数德国跨国公司。”

  “反对者有可能获得足够多的票数,阻止协定在欧洲议会获得批准。”

  这份协议当然需要得到欧洲议会的批准。然而,在欧洲国家表达了一致的支持,以及德国法国两个大国领袖表达明确的支持态度后,我认为最终生效是大概率事件。

  纽约时报的文章,与其说是基于事实的合理判断,不如说是气急败坏,咬牙切齿的诅咒。

  当然,这家报纸,对中国的报道一直是气急败坏咬牙切齿的诅咒。

  12月30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新冠疫情是如何在中国失控的。

  在美国因新冠死亡35万,确诊人数突破2000万,百万人口死亡率是中国三百多倍的今天。写这样一篇文章,也许只能用气急败坏四个字形容了吧。

◐◐◐◐●☛█▼▲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