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如松:英国又回来了,日本的枪口瞄准的是谁?

作者 :无力欢颜 2021-05-05 13:08:31 审稿人 : admin

  1948年,印度脱离英国独立;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

  1963年9月16日脱离英国的马来亚、新加坡、北婆罗洲沙巴和砂拉越共同参组马来西亚联邦独立。(1965年,新加坡独立)

  从这时开始,英国本土势力基本上就已经退出了亚洲,也基本不再参与亚洲的军事活动。

  但时隔近六十年之后,英国本土的军事力量再次回到了亚洲。

  英国驻日本大使馆4月26日表示,英国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将执行首次作战部署,带领英国海军舰队前往印太海域,首访日本和韩国港口。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除航母之外还包括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2艘补给舰和1艘配备了“战斧”巡航导弹的“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

  英国政府发布的新闻稿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将与美国海军舰艇及一艘荷兰巡防舰一起共同和日本、澳洲、加拿大、新西兰、法国、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丹麦、希腊、意大利、土耳其、以色列、印度、阿曼与韩国的部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说:“当我们的航母战斗群下个月(本月)启航时,全球英国的旗帜将高高飘扬。这彰显了我们的力量和影响力,拉近了我们和朋友的联系,也重申了我们对解决当前和未来安全挑战的承诺。”“他们会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向世界证明,英国并不是在倒退,而是在前进,并会在塑造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眼看英国在衰落,今天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实力的国家,经济总量已经退居到世界的第五位,财政收入也有限,已经无法支撑其全球扩张活动。但英国人却从不是吹牛逼的国家,华莱士所说与我们所看到的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华莱士的说法又必然有他的依据。那么,华莱士这番话的底气何在?

  虽然英国航母来到印太将与很多国家进行军事演练,但观察人士却认为,这再次掀开了英日两国合作的新篇章。

  为什么英日合作如此引人注目?源于上一次英日合作彻底改变了世界,更改变了亚洲!

  以前曾经写过一篇英国如何通过“大陆均势策略”平衡欧亚大陆局势的文章《如松:普京是个倒霉蛋》(4月 7日),在拿破仑战争(1803年—1815年)之后,俄罗斯逐渐壮大成为欧亚大陆上的强权,沙皇自己也以欧洲宪兵自居。在当时蒸蒸日上的大英帝国看来,沙皇这种态度就是标准的找抽姿势。因此,英国联合法国、奥斯曼帝国、撒丁王国在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收拾了俄罗斯,让沙皇画押认输。

  但仅此一战并不足以遏制俄罗斯的野心,源于此后的俄罗斯确实又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俄罗斯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农奴制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虽然基于人口、土地和资源优势一直是欧洲强国,但只能算是敲边鼓的二流强国。可19世纪中叶之后,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在位)竭力推动社会改革,让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亚历山大三世执政时期,俄罗斯的煤炭开采量增长110%、石油开采量增长了惊人的1468%、炼钢工业增长159%、生铁锻造业增长487%,粮食产量达到了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5%,黑麦产量达到了全世界总产量的55%,黄金储备增加了210%,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增加了9倍!

  而同时期英国的生产总值只增长了2.5倍,法国增长了2.6倍。

  以俄罗斯的尿性,当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时是必定要欺负四邻、掠取利益的,否则它就不叫俄罗斯了。但欧洲方向上有德国、奥匈帝国、法国等一众强国,海上的英国也在盯着自己,俄罗斯在欧洲方向上很难捞到油水,就只能掉头向东。俄罗斯不仅在1900年参与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役、收获了大量的白银赔款,还趁机占领了中国东北广阔的领土,成为这一时期的“赢家”。

  英国看见这头北极熊又跑到远东去了,为了打击俄罗斯的扩张野心,英国也就如影随形地来到了亚洲,1902年2月12日,英日宣布结成同盟。

  当英日签订了结盟协议之后,俄罗斯立即感觉了英国的意图,那就是与日本携手要在远东地区收拾自己。

  面对英日同盟,俄罗斯希望可以先和德法结成三国同盟,当欧洲大陆的方向稳定之后,就可以以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国土作为后方,全力出击远东。但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1894年至1917年在位)就是个乡下的土老帽(这是欧洲人看待俄罗斯的一贯眼光),拒绝了俄罗斯的结盟要求。虽然俄罗斯于1902年3月16日与法国完成了结盟,但欧洲依旧牵扯了俄罗斯的部分精力。但后来,英日又与俄法等国结盟构成了一战的协约国阵营,而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则构成了一战时期的同盟国阵营。

  面对英日同盟,当时的清朝、美国也强烈反对。

  美国反对的有道理,由于美国、日本在当时都是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帝国,彼此都希望向太平洋扩张,这就会产生利益冲突。事实也证明,二战时期在太平洋战场上美日进行了一场血战,就可以看做是英日同盟之后、日本加速扩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而清朝的反对就有点土老帽了,它或许是在想,日本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打败了自己,不反对有点说不过去。清日两国是近邻,快速崛起的日本当然是清朝的威胁。但当时,俄罗斯在远东不断扩张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既然已经拿下了东北,下一步的目标只能是蒙古地区和关内,这都是清朝的版图,所以,俄罗斯才是当时清朝的头号敌人,而崛起的日本首先要面对的也是俄罗斯。所以,清朝就是个典型的土老帽,或者说它是一个根本就没有战略的朝廷,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街头大妈。

  对刚刚崛起的日本而言,大英帝国肯与自己结盟大大提升了它的声望与自信心,这对一个国家内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俄罗斯是欧洲强国,在19世纪中叶之后国力快速壮大,特别在占领了中国东北之后,在亚洲国家面前看起来就是难以撼动的巨人。但日本与英国结盟、声望与自信心快速提升之后,于结盟之后两年就直接向俄罗斯宣战,这就是日俄战争。

  日本的宣战行为估计在当时让整个世界大吃一惊!

  日俄战争实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双方皆进行了举国动员,不仅以举国之力动员军队,还以举国之力动员补给,这是一场两国之间的生死决战。同时,许多新的军事装备开始首次用于战争,如速射炮、机枪、卡宾枪等。

  在日俄于陆地进行的战争中,经过辽阳会战、旅顺会战、奉天会战等战役,日军彻底击败了俄军,让俄罗斯滚出了清朝国土。在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先是在战争初期就给予了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毁灭性的打击,迫使俄罗斯必须调动欧洲波罗的海及黑海的舰队驰援太平洋,然而黑海舰队不能通过和俄罗斯敌对的奥斯曼帝国掌控的土耳其海峡,所以可调动的只剩下波罗的海舰队。当时的苏伊士运河已经开通,但掌控在日本的同盟英国手中,俄国的舰队无法通过,被迫只能绕过非洲的好望角,这大大的延长了航行时间,再加上中途无法停靠英国殖民地的海港取得补给,让波罗的海舰队的战力严重衰退,在七个月的漫长航行之后人困马乏、士气低落,结果在对马海战(下图)中被日本海军轻易的击败,全军覆没。

  日本先是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击败了清朝,在日俄战争中又让俄罗斯失去了过半海军,将俄罗斯势力逐出了东北,从此跃升为亚洲第一强国。对英国而言,与刚崛起的日本结盟也大为获益,有力地遏制了俄罗斯的扩张,此后一直到俄罗斯崩溃(1917年)为止都再也无力与英国进行殖民地竞赛。

  虽然俄罗斯被英国鼓捣残废了,但又一个更强的强权——日本在亚洲快速崛起,这就是英国干的事。因此就需要在二战中与美国、中国、俄罗斯一起结盟打日本,但这是后话。

  日俄战争是自19世纪开始,亚洲国家打败欧洲国家、黄种人国家打败白人国家、非基督教国家打败基督教国家的第一个正面例子,欧洲因此一战而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改变了观点,而日本因为打败了身为列强的俄罗斯,国际地位空前提升,极大增强了那些非欧美国家的民族自信心。

  以日俄战争的战胜为起点,日本开启了快速扩张之路,到二战鼎盛时期日本的占领区域如下图,日本成为一个横跨日本本岛、部分东亚大陆、中南半岛、东南亚诸国和西太平洋的大帝国。日本完全依赖自己的硬实力实现了快速扩张:

  到这,一定有朋友会说,历史有内在规律,但决不会简单重复,今天的日本、英国与100多年前已经截然不同,今天的结盟难以重现当初的效果,现在我们就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同与不同:

  首先是英国。

  一战之后,随着殖民地不断独立,日不落帝国的光环不在。对于衰落的根源,英国精英阶层总结出来的主要经验就是,依靠军事和财政进行有形的硬性扩张,就是最大的祸首。当英国本身的人口、财政支付能力无法支持这种依靠硬实力进行的扩张时,帝国就会快速解体。

  事实上,这种硬性扩张几乎就是人类历史上的所有帝国进行扩张的唯一模式。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兴盛时期都热衷于使用硬实力进行扩张,最典型的就是隋朝,虽然隋文帝时期国力鼎盛,但隋炀帝硬性扩张的结局却是快速解体;再有就是汉武帝时期,热衷于通过硬实力扩张,但武帝末期已经濒临危机,等等。当然还有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依靠硬实力快速扩张为大日本帝国,但二战战败后快速解体。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等帝国,也都是同样的扩张模式与解体模式。

  对于人类社会和我们每个人来说,反思才是一个好东西,这就是英国的特长。

  二战之后的英国反对通过硬实力进行扩张(当然也有国力的原因),反而热衷于通过软实力建立自己的同盟,那就是英联邦。同时,美国充分吸取了英国的教训,即便二战之后逐渐成为世界的强权,即便在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地有大量的驻军,但也没兴趣让这些国家成为自己的殖民地,而是通过软实力(英语文化和它的价值观)进行扩张,就源于美国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通过硬实力进行扩张所带来的弊端。

  打群架,就是二战之后美国、英国的行事风格,联系群成员的纽带就是软实力。

  我个人最推崇的中国封建时代就是唐朝。虽然太宗、高宗(武则天)时期国力鼎盛,但却并不是一味通过硬实力进行扩张,而是软硬实力互相结合,让四周宾服,因此,周边国家主动奉太宗皇帝为天可汗,唐朝被周边国家衷心拥戴为“天朝上国”。是隋唐的文明吸引了日本,它不断派官员和学生来中土学习,而拥有博大胸襟的太宗皇帝更曾经直接任命日本实习官员为大唐使节出使他国,大唐之“容”可容大海,容的下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所以我们被称为汉人之后,又被称为唐人。

  有容乃大!唐朝足以让全球所有国家敬仰。

  二战之后美英的做法,可以看到唐太宗、高宗时期的影子。

  所以,依靠硬实力建立起来的“日不落帝国”确实已经衰落、远去,但英国在构建新的“日不落帝国”,那就是以英语文化圈和海洋文化圈所组成的隐形联盟,是依靠软实力构建在一起的。英国是这个联盟的隐形盟主,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日本甚至德法都是英国的影子,大家都在依照英语文化所建立起来的规则行事,都以英国式的思维思考问题。本次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首次进行作战部署,即有美国、荷兰舰船随行,又有14个国家与之进行联合军演,就是这个隐形联盟实力的体现。

  个人认为,上述就是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说出那番豪言壮语的出发点,英国确实很可能正处在新的上升期。

  所以,与当初的日不落帝国一样,英国依旧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大的一股力量。差别是,上一次的力量是依靠硬实力结合在一起,本次是依靠软实力结合在一起。

  再看日本。

  1902年,当时的欧洲有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强国,美洲的美国快速崛起,从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来说,当时的日本只能算新兴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都有限。而今天,日本的科技水平已经是一流,或许还比不上美国,但强于其他所有国家,这从近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可以得到证明;日本如今的工业化水平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工业品的质量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一旦日本开始走上武装之路,它的军事装备水平很可能会直追美国(部分军备的水平会超过美国),加上日本民族的纪律性和战斗精神,日本的战力比100多年前在世界上的地位更高。

  所以今天的英日结盟,与100多年前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甚至比那一次的意义更加重大。

  本次英日再次结盟的目标对准的是谁?应该不是俄罗斯。如今俄罗斯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工业化水平远远不是日本的对手,虽然很多人将俄罗斯吹嘘成“战斗民族”,但却不会放在日本人眼中,更不会放在美日联军的眼中。所以,本次英日联盟的目标只能是中国!也因此过去一直在说,中国崛起之后的直接对手不是美国,而是日本,必然需要与日本进行硬碰硬的碰撞!

  历史永远不会简单地重演,但无论本次中日对决谁胜谁败,亚洲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也都会从此而改变!

http://www.CaaO.net●☛█▼▲◐●☛█▼▲◐◐◐◐●☛█▼▲◐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