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罗列思维:欧洲还能从美国控制下独立吗?

作者 :带泪梨花 2021-09-28 11:17:54 审稿人 : admin

  晾了拜登两天之后,马克龙终于接电话了。

  有意思的是,上周末拜登就要求和马克龙通话,但法国只是公开宣布了拜登的电话请求,并没有回应,等子弹飞了两天。

  这两天里,欧盟及欧盟国家相继出来发声支援法国,拜登也紧接着会见了英澳两国领导人,媒体上各种消息满天飞,甚至连“法国或重审对华关系”这种猛料都放出来了。

  然后,在30分钟“气氛友善”的通话后,双方周三发布了一份精彩的联合声明——

  首先,拜登认错了。

  拜登间接承认了美国进行会谈的方式存在失误,并承诺以后要就类似问题进行“对局势有益的公开磋商”;

  白宫新闻秘书珍·普萨基也委婉地表示,拜登认为,在“潜艇门”宣布之前,“本可以进行更多讨论”,“他认为自己有责任”。

  美国总统的这种表态很不寻常,可以说姿态做得很足了。

  第二,既然认错了,那就得“向前看”。

  双方约定10月将在欧洲会晤,大概就是在10月底举行的罗马20国集团峰会上,“旨在为确保信任和提出实现共同目标的具体措施创造条件”,这个没啥好说的,就相当于约个饭局修补下关系。作为回应,法国也答应驻美大使下周将返回华盛顿。

  整个声明里最有趣的一点,是“拜登表示支持‘更强大的欧洲防御体系的重要性’”。“防御自主”是马克龙提倡的“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一环,也是他上台后的长期优先项,拜登这回直接投其所好,对美国、欧洲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个我们后面再重点分析。

  第三,表面握手言和了,但各方想法并不一致。

  对法国来说,“感到被排斥和被削弱”,法国外长直指拜登的所作所为让人想起了特朗普,不同的只是“没发推文”。

  对欧盟来说,这是拜登宣称“美国回来了”之后的一次公然打脸,越来越多的欧洲官员开始公开批评美国,大西洋联盟出现了新的裂痕。

  而美国人则“对巴黎的过度反应感到惊讶”,CNN采访的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我们理解法国的立场,但我们不同意他们对这一事态发展的看法。”

  涉事的另外两方,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低调表示“理解法国的失望”,英国首相鲍里斯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对法国的愤怒很不屑,希望马克龙“自我克制”,并表示美澳的潜艇协议是“从根本上向全球安全迈出了一大步”。

  各表各态,是不是挺分裂?

  其实细说起来,除了见不得欧洲大陆好的“搅x棍”鲍里斯和在贸易谈判中有求于欧盟的莫里森,拜登的既傲慢又低姿态、马克龙或者说欧盟的既强硬又接受和解,也都是有迹可循的,下面我们一一说来。

  拜登低头认错,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法国是在代表着欧盟。

  当初拜登高调宣布“美国回归”,希望重建与盟友的战略互信的时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第一时间站出来泼冷水:

  “我们的分歧不会奇迹般消失”

  “欧洲人的美国观也已变化,世界已经变化”。

  翻译过来就是,大人,时代变了,维护欧洲的利益和维护美国的霸权,已经不是一回事儿了,盟友间的认同已经一地鸡毛,这关系,回不去了。

  在最让欧洲难堪的特朗普时代,懂王对欧洲的敌意有时甚至超过中国,与默克尔相见两厌,甚至连引诱马克龙退出欧盟的事儿都干过,可以说把欧洲的心伤得稀碎。

  但是美欧之间只是卡着一个特朗普吗?

  特朗普上台,是美国政治崩坏的结果而非原因,哪怕他下台了,仍有几千万选民支持他,换了拜登上台,就能结束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吗?

  不可能的,美国越是衰落,特朗普的政策就越是有市场,就像欧洲媒体说的,“‘美国优先’固然是特朗普的口号,更是所有美国人的信条”,从阿富汗撤军和此次背后捅法国一刀就可以看出来,特朗普只是方式激进,而拜登“美国优先”起来可比特朗普阴险多了。

  既然美国靠不住,那欧洲只能独立自强了。

  对内,面对日益抬头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风潮

,欧洲对美国能力与信誉的不信任加剧,欧盟需要展示自己的独立性,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对外,在全球地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刻,一个独立和自主的欧洲,才可能避免沦大国博弈的战场,甚至成为中美竞争下举足轻重的“第三种力量”。

  在此基础上,2017年,马克龙提出了“主权欧洲”的理念,在此后的各种内外危机中,对于主权的诉求就贯穿了欧盟经济、政治、社会、外交方方面面,比如启动数据税,探讨碳关税,提出强硬的贸 易防御工具等等,成为了欧洲对外战略的新定位,而马克龙也成为了欧洲战略自主的代言人和捍卫者。

  为什么是马克龙呢?

  法国这个国家,历来就“有反美的惯性”,从戴高乐时代开始,法国就强调独立自主,而且是针对美国的独立自主,一直扮演的都是美国“不听话的盟友”的角色。

  冷战时期“通苏”,顶着美国压力拥核,中东战争时给伊拉克建核反应堆,这些“极端反美”的事儿老一辈法国政治家都做过。

  马克龙就是喊着“重返戴高乐主义”的口号上台的,他的目标一直很明确——重启欧洲一体化,推动欧洲成为中美竞争格局下的“第三方力量”——而法国,自然就是欧盟里“同所有各方都能说上话”的领导者。

  也是在马克龙手上,法国一反萨科齐和奥朗德时期的颓势,积极协调矛盾,维护欧盟内部团结;与中俄等国保持合作,谋求建立新的战略格局;赢得了默克尔的支持,让“法德轴心”重新焕发生机,法国作为欧盟政治领头羊的作用被明显强化,为松散的欧盟凝聚了一个强大的核心。

  而作为欧盟唯一的核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欧盟的外交事务和安全事务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代表欧盟发挥着独特作用,独特到马克龙自称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随时与各大国领导人通话的元首”。

  要是算上伊朗、朝鲜、叙利亚这些国家,这可是连美国总统都比不上的影响力。

  当然,这不算吹牛,比如欧盟与英国脱欧谈判,主要就是由法国定调,由法国前外长巴尼埃负责,德国很多时候都是在迁就法国的意见。

  而马克龙也充分发挥了戴高乐主义“造势”的特点,在国际事务上立住了“敢说”的人设。在特朗普各种“退群毁约”的时候,马克龙就借着欧盟机构和各加盟国的不满,对特朗普强硬发声,直言“盟友并不意味着成为附庸”,因为美国的错误,“西方霸权已经终结”,北约因为美国的独断专行已经“脑死亡”。

  虽然国际社会普遍对特朗普不满,但放过这种狠话的,除了马克龙可找不出第二个。

  在欧洲国家里,如此强势挺欧的国家领导人,除了马克龙也找不到第二个,特别是在默克尔退休的时候,领导欧盟的“法德轴心”,法国已经是欧洲的绝对主心骨。

  在欧洲利益受到挑战的时候,如果有一个能代表欧盟发声的人,那也一定是马克龙。

  所以,“潜艇门”事件发生后,在法国的带头下,欧洲各国才会空前团结,9月21日,欧盟27国外交部长在纽约开会,表达“对法国的明确支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这不是“双边问题”,“我们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生存”。

  欧洲可是很少这么团结的,至少在这个问题上,马克龙成功发挥了“一体化欧洲”的影响力,联合本就对跨大西洋联盟有着怀疑心态的欧洲国家,发泄了对美国一再独断专行的不满,甚至把矛盾追溯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与欧洲大陆的历史恩怨上,从根子上把欧洲大陆和美国人的新体系对立起来。

  拜登看似只是捅了法国一刀,其实在马克龙的串联下,变成了捅了脆弱的美欧关系一刀。

  捅法国一刀的时候拜登可以不在乎,但是在中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刻,作为美国霸权根基的大西洋联盟可不能炸锅,所以拜登就只能事后又低头“认错”,希望事件尽早“降温”。

  所以,拜登这是真心认错吗?当然不是!

  这次为了稳定反华的大后方,拜登可以低头认错,下次如果有这种事儿,无论是拜登还是哈里斯,抢起法国的合约来还是不会丝毫犹豫的。

  毕竟,美欧同盟已经不是过去的美欧同盟了。

  在那边厢,马克龙借着拜登给的台阶,板子重抬轻放,会谈也安排好了,大使也承诺回去了,全世界都在嘲笑法国又一次投降。

  说投降严重了,毕竟,在大闹一场之后,马克龙想要的好处也都得到了,借坡下驴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首先,好好的合约给搅黄了,澳大利亚你得赔偿吧?

  这个不跟美国谈好,赔偿怎么要得回来呢。

  在拜登和马克龙通完电话后,法方已经表示,接下来几天,该合约承包、设计、整合军舰及作战系统的法国公司会列给澳方

一张详细的费用清单,并开出违约金。

  第二个好处,拜登支持“更强大的欧洲防御体系的重要性”。

  “防务自主”一直是马克龙欧洲“战略自主”理念的重要一环。

  阿富汗的败退,已经让欧洲开始反思拥有独立防卫力量的紧迫性,你都无力捍卫自身的利益,怎么保证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又凭什么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欧洲?

  在更大的视角上,面对来自中俄的地缘竞争,欧洲如果继续躲在美国身后袖手旁观,就只能被逐渐边缘化了。法国卖给澳大利亚潜艇,就是有借着这笔大买卖介入印太区域竞争的目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也说过,欧洲要成为大国竞争的“玩家”,而非“玩物”。

  所以早在特朗普时期,欧盟就提出战略自主的愿景,并重点推进防务一体化,“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下众多项目的实施以及“战略指南针”进程的启动,都是近年来欧盟为军事领域战略自主努力的成果。

  此次拜登支持欧洲发展自主防务,更是承诺欧洲可以参与印太区域的角逐,相当于美欧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了。

  当然,拜登的这个表态其实也很鸡贼:

  第一,心照不宣的一点,欧洲的自主防务,不能取代北约,只能是对北约的补充,这一点美国之前就明确过;

  第二,美国战略东移,防务力量也将重点押在印太区域,欧洲人愿意花钱搞防务也是给美国解压,现在美国国内的主流观点是,“将欧洲安全交给欧洲人,可能引发欧洲的安全问题,但不会威胁到美国关键利益,因此没有理由继续为欧洲的安全买单”,说到底,还是钱的事儿。

  而对于欧洲来说,首先只有防务自主了,才有跟美国平起平坐的可能,一个安全自主的欧洲,才有可能成为国际地缘牌桌上的强力竞争者,不然,团结欧洲的力量将不复存在,欧洲只能被中美各个击破,彻底沦为大国的附庸。

  所以,迈出这一步对欧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甚至对于美欧关系的进一步分化都影响深远。

  第三个好处,是法国的势力范围得到美国的确认。

  法国在海外也是有着巨大利益的。

  在印太地区,法国是唯一一个拥有200万国民的欧洲国家,还拥有一个约1 10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在非洲,西非和中非两个法郎区现在发钞权还捏在法国手里,非洲的安全事务仍然要依靠法国,非洲还是法国产品倾销地和重要原材料供应地,真论起在非洲的影响力,美国都不如法国。

  拜登表态支持欧洲在印太地区的投入以及在北非萨赫勒地区的反恐,也是间接认可了法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合法性,在法国实际投射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两块地盘算是稳了。

  所以说法国投降可能有点夸张,按照现在欧洲的政治氛围,对美国强硬才是政治正确,如果明里暗里没有拿到足够的好处,马克龙是不可能在寻求竞选连任的当口委曲求全的。

  在某种程度上,这次争端并没有结束,对于美欧来说,这才算刚刚揭开了序幕!

  欧美主导的西方秩序的支柱是什么?

  一是以北约为核心的安全支柱。现在北约的位置很尴尬,美国觉得是负担,欧洲觉得是约束,而且法德两国和“邪恶的”俄罗斯持续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欧洲也在发展自己的防卫力量,那北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防谁?打谁?

  二是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国际机制和规则支柱。现在全世界都看清楚了,多边主义就是美国的夜壶,想用就用,不用就丢,各种国际组织和条约也是这样,美国根本就是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的,现实主义高于各种主义,这才是美国立国后的政策传统。

  三是以共同利益和价值为基础的身份认同支柱。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打击起中国来一丘之貉,但是在欧洲看美国,和在美国看欧洲,共同利益和价值观已经完全错位了。

  这三大支柱不存在了,欧美主导的西方秩序也就名存实亡了。

  去年举办的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主题就是“西方缺失”,主要有两层解释:这个世界不再“西方”了,西方本身也不“西方”了。

  用马克龙的话说,西方霸权已经死了。

  掌握霸权的美国,现在一部分心思在国内,一部分心思在印太,对于欧洲大陆,其实已经没那么在乎了。

  一方面是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收缩,老欧洲在美国的地缘战略中没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美国无力继续维持霸权影响,欧洲也不愿无条件追随,老欧洲和美国的利益错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美国对欧洲的归心已经失去信心了。

  就像这次美英澳成立“AUKUS”,三国都是美国“五眼联盟”的铁杆,铁到核动力技术都能转让这种,反观欧洲大陆呢,一个个跟俄罗斯眉来眼去,跟中国打得火热,对美国的大国竞争根本没兴趣。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旧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崩坏,欧洲和美国渐行渐远,随着美国的进一步衰落,双方的差异和竞争只会越来越大,对于共同身份的认同则越来越弱,传统的盟友转变为对等的伙伴,只是在诸如“中国威胁”这样的共同议题下,双方还保持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

  像不像是夫家破落后,丈夫耍横,妻子离心,然后婚姻关系破裂?

  所以说这笔订单只是欧美冲突的一个开始,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在美中竞

争的国际格局中,欧美“撞车”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对于欧洲来说,现在不是需不需要美国的事儿了,只要不愿意妥协于“美国优先”,除了独立自主也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现在摆在欧洲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是抱起团来,依托一个5亿人口的发达市场,在中美面前都可以横着走,在国际舞台上有足够的力量成为谁也无法忽视的竞争者。

  这条路比较光明,但也几乎不可能。

  尽管马克龙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欧洲一体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向往一个无国界的欧洲,一个气候问题都能让整个欧盟打起来。另外默克尔下台后的德国面临着不确定性,而法国限于自身硬实力以及国内政治的复杂性,也无力领导整个欧洲。

  一个缺乏领导和共识的欧洲,在萨尔维尼这群日渐得势的反民主、反欧洲的民粹主义者的侵蚀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第二条路就是一个碎片化的欧盟,在中美之间各自站队,各个成员国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冲突,整个欧洲各走各的路

  ——在马克龙的欧洲主义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这种情形倒是最有可能发生的。

  在可见的未来,欧洲仍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大势力,但是目前看来,既不会像从前那样成为新国际格局的塑造者,也不会延续过去70年以联盟方式取得的繁荣与辉煌,如果当前的模式无以为继,最后又将走向何方?

  对于中国来说,一个不倒向美国的欧洲,才是最好的欧洲,只要不搞价值观外交,做生意我们是比美国有优势的。

  更深一层,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欧洲如果真的右翼化,英国脱欧的故事可能会一再上演,欧盟甚至会面临解体的危机,势必会牵涉美国大量的精力,而一个同床异梦又富裕的欧洲自由市场,将是我们应对美国对华压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从这次潜艇争端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对中国包围圈的虚弱、混乱,以及夹杂在“维护安全”口号下争权夺利的私心,无论美国把印太战略包装得多么大义凛然、众望所归,也改变不了其各念各家经的本质,这些国家费劲心思的表演,终将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车辙下的一场又闹剧。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