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戎评:李云迪,“钢琴泡沫”的牺牲品

作者 :想念在黑夜 2021-10-24 17:36:03 审稿人 : admin

  李云迪,应该叫李大胆!

  在娱乐圈连续爆雷和国家高压的关键时刻,还敢顶风作案,是什么让这位曾经名满天下的钢琴王子铤而走险?

  有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其实回顾李云迪的过往,一切谜团就会随之解开。

  据媒体报道,李云迪从2009年开始琴艺就止步不前,甚至在走下坡路,出现了多次演出事故,对此,他并不以为然,反而进一步转向娱乐圈,走上了快速捞金的日子。

  以前练琴的日子有多枯燥,有多压抑,后面反弹和宣泄的强度就会有多大。

  赚钱来得太容易,娱乐圈的诱惑和浸染,使得李云迪一步步走向堕落。少年时代过于封闭和单一的成长环境,使得钢琴“巨婴”李云迪面对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娱乐圈根本把持不住而迷失了方向。

  现在看来,娱乐圈的染缸效应,和少年时代正确价值观的缺失,恐怕是李云迪事发最重要的两个原因。

  很多人对李云迪感到惋惜,甚至有人还给李云迪想好了出路——

  有人用美国前总统的风流韵事给他洗白,说李云迪出国了还可以做他的国际钢琴家。

  也确实,出事后,李云迪的微博认证也只剩下国际钢琴家这一项了。

  还有人调侃到,李云迪还有出路,最不济还可以做钢琴老师不是?

  先不说老师要为人师表,李云迪德不配位,是难为人师的。

  而且以他目前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钢琴老师的收入恐怕还不够“李老师”塞牙缝的吧!

  现在恐怕钢琴老师也是当不成了

  ——10月22日上午,中国音乐家协会发布声明,取消李云迪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资格。另据网友爆料,李云迪母校四川音乐学院摘掉了“李云迪钢琴工作室”牌子。

  如果是“一对一”家教,恐怕也没人敢把孩子交到这个“衣冠禽兽”手上吧!

  即使成为了国际钢琴大师,那又怎样?

  做不到德艺双馨,甚至连起码的道德底线都守不住,这和披着羊皮的狼有啥区别?

  “李云迪,你妈妈来了!”

  李云迪嫖娼被抓一事,给艺术教育敲响了警钟。

  特别是在目前国家“双减”政策出台,提倡素质教育,鼓励艺术培训的背景下,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技能教育的基础,切不可本末倒置。

  李云迪嫖娼虽然是一个个例,但是对于以他为榜样的万千琴童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伤害!

  和那些靠脸吃饭的流量明星相比,李云迪至少还是一个拥有高超技能的“钢琴家”,他的成功之路甚至比十年寒窗的大学生还辛苦,为什么会堕落到现在这般田地呢?

  我们不得不从家庭教育进行反思。

  在李云迪成名之前,他的母亲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为了圆李云迪的音乐梦,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让李云迪师从名师,监督他每天练琴时间至少3小时,弹错音还会用织毛线的针打手,为了他全国各地辗转,就算严重晕机也不辞劳苦……李云迪小时候,最怕听到的话是“李云迪,你妈妈来了”!

  把李云迪的学习时间和钢琴时间安排得满满的额,几乎每天就是学习和弹琴,那个时候的母亲跟李云迪的关系就像是连体婴儿,从没有分开过!

  在这样的高压下,天赋加勤奋使得李云迪18岁就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成为73年来该赛事最年轻的金奖得主。此后,他一路顺风顺水,顶着天才艺术家的名誉,与海外唱片公司签约、在全球多个音乐殿堂级场馆进行表演,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

  年少成名,扮演温文尔雅的乖孩子角色,父母的爱令人窒息,李云迪价值观的扭曲或许就是

从童年时候埋下的祸根。

  有网友唏嘘,李云迪母亲在本该放手的时间并没有选择放手而是一直掺和在儿子的生活里,忘记给儿子腾出空间,要记住,李云迪是个正常的男人,他也有成长期,有青春期,有叛逆期,有懵懂期,也需要谈恋爱,需要早恋,需要有个人教他怎么谈恋爱,告诉他什么叫做洁身自好,然而,这些都没有,都被妈妈用弹琴和陪伴代替了!

  现在的艺术教育侧重技能培训,而缺乏对孩子情商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一旦离开被父母和老师保护的温室环境,就会成为扛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外在诱惑的“巨婴”。

  有很多父母让孩子学琴的初衷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不停地考级、拿奖,在这样短视和功利心驱使下,不管孩子是否乐意,是否喜欢,重复机械地练琴就是达到目标的最好方式。

  李云迪的陨落,对于学琴的孩子和家庭的启示,绝不止“公众人物谨言慎行”这么简单。

  据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学习钢琴的儿童已超过4000万,而且这个人数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钢琴培训这个行业已经严重泡沫化、内卷化了。

  这会造成急功近利和低效竞争的倾向。

  微博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热搜——“小朋友学才艺有多悲伤”,打开画风都是这样的:

  有个网友分享的场景或许能唤醒很多孩子的童年阴影:

  想起小时候学琴,老师非要我们摇头晃脑。后来看自己表演的录像像个木偶一样僵硬,感受不到就是感受不到,强演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不久前某培训机构关于少儿钢琴市场的一句戏谑性结论——

  “孩子班上40人,学钢琴的占一半,登台表演要摇号”。

  李云迪虽然出生于国内钢琴市场的早期,但是其家庭教育所体现出的缺点是绝大多数练琴家庭都存在的。不能说李云迪父母的教育是失败的,但过度透支童年玩乐时间,压着孩子只做一件事,而不注重情商和价值观的培养,至少不是成功的教育方式。

  据朝阳网友透露,在得知儿子李云迪出事之后,他妈妈也无能为力,如今每日只能以泪洗面。

  他已经很久没有练琴了!

  李云迪是2021年国家针对娱乐圈进行“清朗”行动后,仍然顶风作案的“艺人”。

  据悉,他在今年早些时候还伸过一次手,只是那时没有曝光出来。看来还是一个惯犯!

  据统计,从 2014 年开始,李代沫、张元、宁财神、张耀扬、高虎、尹相杰、王学兵、张博、黄海波和王全安等,均遭北京朝阳群众举报,后被警方查处。

  人们在为朝阳群众惊叹的同时,也对娱乐圈的乌烟瘴气感到厌恶和恶心。

  很多人都在纳闷,是什么让钢琴王子李云迪不惜以终身声誉和职业生涯为代价而铤而走险?

  戎评认为两个字,膨胀!

  膨胀会让一个人迷失自我,做出出乎意料的大胆之事。

  比如马云去年在陆家嘴论坛上大放厥词,直接断送了蚂蚁集团的IPO。

  娱乐圈这样的事就不胜枚举了!

  某爽、某凡,某瀚、某薇……踩着政策的红线,顶着弱智的帽子,玩着空手套白狼的游戏,肆意践踏道德的底线,这些人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最主要的就是物质丰厚带来的心理膨胀。

  李云迪的膨胀,要从他多年前的钢琴技艺下滑说起。

  2009年,是李云迪的分水岭,他在钢琴演奏上遭遇了瓶颈后,非但没有寻求突破,反而开始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变换了角色,成了一个贴满了娱乐标签的跨界音乐家。

  那一年的中山音乐堂,李云迪演奏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明显状态不佳,有乐迷评价该场演出“无论从乐句、呼吸还是手指的跑动、控制力、准确度,无一合格”。

  李云迪的演奏状态,在此之后开始一落千丈,频频在公开演出中犯错。

  2013年,李云迪在工人体育馆演奏《野蜂飞舞》,出现了严重失误,现场乐迷称他“大约有20%的音符根本没有弹,莫名其妙就糊弄过去了,速度也不稳,听起来就像是钢琴家左右手各少了一根手指。”

  最知名的一次演出事故,发生在2015年10月30日,他与悉尼交响乐团合作在首尔演出。弹奏15年前比赛中赖以成名的《肖邦第一协奏曲》时,李云迪出现明显失误导致演出中断。

  随着2010年后社交媒体进入大众生活,李云迪也被打上了多元化标签,而他自己,似乎也开始迎合这种改变,积极拥抱娱乐圈。

  后来李云迪参加多档综艺,转身成为综艺咖,《十二道锋味》《星星的密室》《全员加速中》等节目中都有他的

身影。今年《披荆斩棘的哥哥》大热,李云迪将自己的人设变成了“钢琴王子也有幽默的一面”,完全把腿迈出了古典音乐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艺人”。

  2015年,他受邀成为国际肖邦钢琴比赛最年轻评委。这原本是一项业界至高荣誉,但他却在紧张的赛程中半路回国,为圈中好友黄晓明当起了伴郎,还在婚礼上弹琴助兴。

  国际顶尖的大师,每天的练习时间往往达到10个小时。而李云迪如此频繁地穿梭于综艺的世界中,又怎么能保证专业水准不退步呢?

  李云迪对钢琴事业的懈怠,和经不起娱乐圈不正之风的诱惑,使之磨灭了上进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是今日堕落的根本原因。

  有个乐迷的点评一针见血——

  其实道德和一个人的职业从来没有绑定关系。但这对于古典音乐圈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我们一直想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好的音乐,什么是好的钢琴家。这位早就不是一个钢琴家了,或许曾经是,但已经20年不练琴了。

  德艺双馨,这位首先没有的其实不是德,而是艺。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目前国家“双减”,给素质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特别是艺术教育,正在踏上黄金赛道。李云迪的垮掉,从侧面说明,如果素质教育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学,仍然会出大问题。并不是学科培训才存在应试的问题,非学科培训也照样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根本性要素。父母不能以爱子之名,剥夺孩子应该享有的自由空间,除了教会他们生存和生活的技能,更应该培养正确的三观。社会不需要看似优秀的“巨婴”,而需要正直独立的普通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起应有的责任。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