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梅新育:《典籍里的中国》宋应星造型之争分析

作者 :带泪梨花 2021-03-13 14:06:51 审稿人 : admin

  由于演员李光洁扮演的“宋应星”老年“阴阳辫子头”造型,央视3月7日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节目引爆舆论,异议、抨击甚多且激烈。我起初看过网上广泛流传的11分钟视频后也认为这部片子是侮辱先贤,但看过88分钟全剧之后,感到对此片的抨击相当程度上应是误传所致。

  这期节目引爆抨击浪潮,主要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相关博文发出的11分钟节目视频,在这部网上广泛流传的11分钟节目视频中,宋应星从头到尾完全以辫发造型出现。由于以下原因,一部央视播出的片子倘若全剧都是宋应星的辫发造型,显然不可接受:

  包括《天工开物》在内,宋应星的主要著述均完成于明代,《天工开物》完成出版于崇祯十年。

  甲申国变、清兵入关时宋应星已经57岁,在天崩地裂的明清鼎革中,他与兄长宋应升都坚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不仕满清,且不止一次毁家纾难。

  满清统治期间《天工开物》在中国国内失传,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在明清鼎革前后大幅坠落。若非民国初年罗叔韫、丁文江等人在日本发现乾隆三十六年时日本根据崇祯十年本翻刻再版的《天工开物》,这部十七世纪的科技百科全书和作者宋应星本人都会湮没无闻。正如丁文江《奉新宋长庚先生传》所论,宋应星“身遭国变,著作沦散,非邻国流传,天幸遇合,则毕生之业将没世而无闻矣”。

  ……

  由于人民日报官微相关博文没有仔细说明,绝大多数读者认为这个11分钟视频就是这一期《典籍里的中国》全剧,愤怒由此而来。

  然而,这是误解,人民日报官微发出的那个11分钟视频不是《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全剧,只是节选压缩版;全剧不是11分钟,而是超过88分钟。88分钟的全剧涵盖宋应星从青年到中老年中举、科考不第、考察调研各产业生产等情节,水稻、桑蚕、交通运输、印刷、火器等产业均包括在内,以及他哥哥、好友在甲申国变之后相继丧生和殉国的情节。明朝部分占时长应在80%—90%,宋应星在全剧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明代衣冠。如果《人民日报》官微那条博文一开始就说明11分钟版视频只是节选压缩,明朝部分占全剧时长的百分之八九十,受到的批评抨击至少会减少、削弱许多,不至于掀起如此轩然大波。

  《人民日报》微博博文链接:

  https://weibo.com/2803301701/K58dNsUnP?type=repost;

  “【看哭了!#袁隆平宋应星跨越300多年的握手#】古有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写就《天工开物》;今有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致力杂交水稻的研究。尽管相隔300多年,他们却都透过一粒种子找到了造福人民的共同梦想。《典籍里的中国》两位科学家跨越时空的‘握手’令人动容!致敬!”

  《人民日报》相关博文附带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视频节选压缩版链接: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612225680212031?from=old_pc_videoshow;

  央视网《典籍里的中国》系列首页:

  https://tv.cctv.com/lm/djldzg/index.shtml;

  央视网《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天工开物”全剧链接:

  https://tv.cctv.com/2021/03/07/VIDEBFFytML5MYkQ2mUsKXJf210307.shtml?spm=C31267.PHLBls6HnVjy.EgEW0Uzupl5h.1;

  注意到争议,头两天因为没有看过此片,就没有表态评判;9日抽时间看了人民日报微博发的11分钟视频后,以为这就是全剧,批评全片中“宋应星”都是清朝辫发造型属于侮辱先贤,导致全片失败,尽管剧本构思其它地方不错。

  对于令人不舒服、引发争议的晚年宋应星阴阳辫子头造型,我认为,争议的真正核心不是晚年宋应星是否剃发易服,更不是清初辫子形制,而是作为始终拒绝认同满清统治的明朝遗民、抗清志士,以辫发作为他的形象标志是不可接受的。

  宋应星晚年被迫剃发易服,我认为这个应该可以确认。宋应星于甲申国变后返回家乡江西奉新,如丁文江《奉新宋长庚先生传》所述,宋应星“卒于顺治、康熙之交”;按顺治三年末清军基本占领江西全省,顺治五年原明军降将金声桓举事,顺治六年被镇压消灭,从此时至顺治亡故,宋应星晚年在清政权控制的江西省生活13年。这么长时间,他不可能逃过“留发不留头”的残酷剃发令,何况他在乡里颇有声望,必然被官府重点盯防。

  现在看过88分钟全剧,对此剧看法改观。如果全剧就是那个11分钟版本,那么不可接受;88分钟全剧立意和总体框架认可,向大众受众讲清楚了这本书的价值、意义,连同解释全书和各卷命名的意义,结尾再提炼至“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的创新精神。主持人撒贝宁与宋应星之间时空穿越对话的情节构思也很不错。

  一部总体立意、情节构思都不错的片子,引爆这样的愤怒和抨击浪潮,我认为需要汲取以下几点教训:
  (顾炎武明服画像)
  (皇清处士顾公炎武)
  (顾炎武传世易服画像)

  ——宋应星晚年辫发造型不妥。按照播出的全剧情节构思,避不开宋应星晚年造型。我相信宋应星晚年被迫剃发易服,但剃发易服是满清用屠刀强加的侮辱,连清朝时给顾炎武树碑立传上的像都是明服儒冠形象,我们后人更不宜在央视这样的大平台制作、传播先贤这种他们本人视为奇耻大辱的免冠辫发造型;选择如同王夫之、顾炎武等人传世晚年画像的冠帽造型,从而遮住辫发,方是客观且尊重先贤之道。可以想象,如果此剧当初给老年宋应星设计的造型类似顾炎武、王夫之传世画像这样,肯定不会引爆现在这样的舆论风波。

  此外,如果在全剧情节构思时,选择主持人穿越过去与之对话的不是顺治末年已经被迫剃发易服的宋应星,而是南明和顺治初年尚未剃发易服的宋应星,那样应该会好得多。不仅可以避免现在这样一场舆论风波,而且那个时节的宋应星连续经历家国惨剧,目睹率兽食人般的明清易代,正是心情惨痛绝望至于极点之时,主持人穿越过去,与那个时节的宋应星对话劝慰,比顺治、康熙之交心灵创伤已经平复许多的宋应星对话,传播效果会好得多。

  ——人民日报官微发出的那个11分钟视频没有说明是剪辑压缩版,造成广泛误解,这是个大教训。

  《典籍里的中国》系列片立意很好,回顾历史,开创未来,营造文化自信;希望制片方准确把握“文化自信”基本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夯实细节,把这个系列做好。

  再次回顾宋应星兄弟对故国的热爱眷念和对满清统治的仇视:

  宋应星《天工开物》自序称明朝为“圣明”: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宋应升把全家妻女首饰等全部捐献给抗清义军,战败后辞去广州知府官职告归时所作诗句:

  “朝汉台前海水流,千年洗净赵佗羞。

  如何今日光天德,偏如黄巾半壁秋。

  岭表衰臣惭禄仕,佛前血疏告君雠。

  誓同勠力询方去,追恨当时水火谋。”

  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军攻陷广州后屠城,死难70万人。

  宋应升回到故乡后所作绝句:

  “千里江山带雪看,无君此日亦无官。

  一生忠孝归何处?惟有冰魂念岁寒。”

  最后,分享丁文江《奉新宋长庚先生传》论,纪念我们伟大的先贤:

  “论曰:明政不纲,学风荒陋,贤士大夫在朝者以激烈迂远为忠鲠,在野者以性理道学为高尚,空疏顽固,君子病焉。迨乎晚季,物极而反,先觉之士舍末求本,弃虚务实,风气之变,实开清初诸大儒之先声。……故先生之学,其精神与近世科学方法相暗合。乃身遭国变,著作沦散,非邻国流传,天幸遇合,则毕生之业将没世而无闻矣,悲夫!”

  2021.3.10

◐◐◐◐●☛█▼▲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