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风雨锐评:阿拉斯加火星四溅,中国反击罕见猛烈

作者 :带泪梨花 2021-03-22 18:52:25 审稿人 : admin

  1

  阿拉斯加是俄罗斯1867年卖给美国的,离美国本土甚远。

  这个冰天雪地之处,因为中美两国的对话,这几天突然变得火星四溅。

  中美2+2会谈,是指杨洁篪、王毅VS布林肯、沙利文,媒体已经广泛报道,无需细说。不过对于此次会谈的目的,各媒体解读差异极大。

  在昨天的《 中美金融绞杀战鼓声渐响》一文中,风雨锐评指出:有八成的可能,布林肯、沙利文的任务是搜集高端情报,为美国发动对中国的金融暗战作准备。

  为了达到探询中国态度的目的,会谈一开始,美方代表团就劈头盖脸地指责中国。对中国新疆、香港、台湾问题一通胡说,摆出一副老大姿态,要求中国“表态”、“改正”。注意,这还只是开场白,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尚处在“寒暄”阶段,美国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一通狂妄教训。这实际是一种“压力测试”。

  杨洁篪当即予以反击:“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所以我们刚才必须阐明立场。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请你们不要以老大自居!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平等对话!

  王毅说:“中方过去、现在、将来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端指责,同时我们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美方在中方即将动身赴美参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前夕出台这一举措(制裁24名中方官员),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如果美方想以此增强所谓对华优势的话,那完全是打错了算盘,恰恰暴露了内心的虚弱和无力。”

  中方强硬的表态迅速传回国内,有网友制作一张对比图如下,迅速冲上热搜,点赞率达到64万。

  2

  按照美方原先写定的剧本,剧情本来应该这样发展:

  (会场之外,会谈前白宫突然声称双方不会有联合声明)→(会谈一开始,劈头盖脸对中方一顿教训)→(显示威信,以便号令盟友围攻中国)→(中国人一向温文尔雅,中方几句场面话之后转入闭门会谈)→(貌似变成秘密会谈,让俄罗斯误以为中美会有针对俄方的不利协议,离间中俄)→(未来视情况或打击俄罗斯,或对付中国)

  所以这次会谈就显得相当诡异:

  (1)早不说,晚不说,美国在会谈开始前一刻,掐着时间点宣布这次会谈不会有联合声明。搞外交的都知道,原本有联合声明的对话没有,等于对话谈崩,事先提出不会有联合声明,等于秘密外交。

  (2)开场白寒喧,一般都会相当客气,至少在表面上要做一做文章。几分钟就告结束。结果美方不顾基本的外交礼仪,一上场就训斥起中方代表团,严重超时。

  中方早就看破美方的阴谋。会场之外,等美方一说“不会有联合声明”,外交部立刻宣布邀请俄罗斯外长访华,等于第一时间对俄罗斯通报中美会谈结果,不给拜登挖坑离间的机会。

  而在会谈现场,杨洁篪、王毅两位资深外交官也是见招拆招,迅速回应美方的指责,相当于给了美国两位新任官员好好上了一课。

  按照一般的程序,中方官员说完之后,记者就该退场了。

  但美方官员深感任务没有完成,剧情没有按照剧本方向发展,决定加戏了。

  “请等一等,”布林肯说,“杨主任,王国委,鉴于你们讲话‘超时’,请允许我在进行下一步工作之前,再说几句。”

  从CNN发布的现场视频来看,沙利文摘下口罩,不断对记者们做着“回来”的手势,嘴里念叨着什么。布林肯也向记者团的方向看去,肢体动作显得有些局促。

  据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外交和国防记者尼克·希夫林(Nick Schifrin)推特报道,布林肯和沙利文分别做了补充发言。

  沙利文称,“一个自信的国家能够认真正视其不足之处,并时刻寻求进步。”似乎是在回应刚刚中方指出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等事件折射出的美国人权问题。

  发言完毕后,按照外交礼仪,中方也应该进行补充发言。

  然而,美式“双标”此时又出现了。

  根据土耳其驻美记者卡斯·米勒日(Kas?m ?leri)的前方报道,在中方想进行补充发言时,美方想“把媒体赶出去”。中方批评称“这不公平”。中方坚持要对等进行补充发言。

  如此你来我往,按一般情况只需要几分钟的开场白,竟然持续了90分钟!

  3

  从没见过这样的场景,现场媒体都目瞪口呆。

  CNN记者评论说:“整个过程跌宕起伏,一开始就异常艰难。你很少能够在镜头前看到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在几分钟前我们就见证上演了这样一幕。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美国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他们坐在右边,你可以看到,在某个时间点上,他们试图把记者赶出房间,然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不,不,你们回到房间里来……”

  对于中国代表团的强硬回击,国内网友则予以高度评价,我们看一些留言: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长达90分钟的开场白,似乎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意识形态论战。

  一开场,美国就以陈词滥调,指责中国在香港问题上“不民主”,在新疆问题上“缺乏人权”。

  结果遭到中方的一通猛怼。

  对于美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态度,杨洁篪说:“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并不承认美国的价值就是国际价值,不承认美国说的就是国际舆论,不承认少数国家制定的规则就是国际规则。”

  针对美方指责中国的民主,杨洁篪说:“美国有美国式的民主,中国有中国式的民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发展、为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作出不懈努力,而不像美国动辄动用武力,造成世界动荡、不安。”

  针对美方指责中国缺乏人权,杨洁篪说:“美国国内在人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美国应当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形象,管好自己的事,而不应自己的问题没解决好,向世界转嫁矛盾、转移视线,不应对中国的人权、民主说三道四。”

  很明显的,美国最近人权问题非常多,而且疫情也没有控制好。尤其是美国国内的种族主义问题,导致出现以“黑人的命也是命”为口号的大规模街头抗议活动。中方代表团提出这些问题,颇让美方代表团吃不消。

  沙利文辩解说:“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但会站在原则和朋友的立场与中国交涉。”他宣传了美国最近火星车登陆的成功案例,并表示美国的成功在于其不断自我革新的能力。

  这些话的前提意思就是:承认美国最近做得比较差,但美国可以通过革新改进这些毛病。

  美方原先设定好的剧本完全让两个初登舞台的演员唱砸了:本来是居高临下指责中国,结果反过来变成了为美国自己辩护。

  4

  会谈现场的交锋,实际是目前中美所处形势的折射。中国代表团的反守为攻,也表现在其它场合。

  3月17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审议美国参加国别人权审议结果。中国代表发言指出美国人权状况持续恶化,敦促美国立即停止各种侵犯人权行为,采取切实措施防止自己的人权状况进一步恶化。

  如此强硬!中国竟然敢“敦促”头号强国停止侵犯人权行为,立即改善人权!

  感觉中国已经在意识形态和舆论上发起强烈的反攻。无论在联合国,还是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中国代表的逻辑和行动都是一致的。

  外交场合的表现,乃是背后国家实力的反映。为何最近中方反击如此猛烈,难道不怕美国的报复吗?我们来看一则别的消息。

  3月15日,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络客户端报道,近期(2月底3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渤海海峡和黄海北部海域,用新研制的核潜艇,试射新研制的洲际潜射导弹。

  尽管此项军事实验,中国军方非常的低调,但还是引发了国际情报界的巨大关注。特别是美国,对解放军此次军事行动,更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心,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安!

  “德意志报”说,“根据美国中情局情报显示,此次解放军试航的核潜艇和试射的洲际导弹,都是最新型的。其各项军事参数,创造了解放军同类武器中前所未有的高度!法国媒体甚至惊呼,当今世界各个军事强国,在核潜艇和洲际导弹领域,中国人不但傲世全球,甚至把美俄也远远抛在后面。”

  加拿大“汉和评论”认为,解放军此次试航的核潜艇,属于解放军最新型的094—C型。这是解放军2021年初的新研制型号。该型潜艇具有航程远、下潜深、高静默、低磁性等特点。一次下潜,最大深度可达1700米。下潜远航,一次最高可绕地球2~3圈!潜航速度最高科达35节。其综合技术指数,甚至超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俄亥俄核级动力潜艇”。

  由此可见,中国早已成竹在胸,作好了一切必要准备。最近的行动,乃是一场规模宏大、深思熟虑的反击行动。

  美国企图利用意识形态纠集一帮国家共同对付中国,完全打错了算盘!

  具体到阿拉斯加会谈,美国所能得到的信息只能是:中国非常强硬,而且对美国的各种攻击都作好了应战准备。高科技战、粮食战必将失败。而金融攻击,也不会有很大的效果。布林肯、沙利文企图通过会谈,探知中国的弱点、以便未来打压中国,基本是失败的。

  而中方则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是真正负责任的大国,是非常愿意谈判的。真正搅局的是美国。如果说现在世界形势混乱,要追究责任,首当其冲是美国。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