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四十年突围与背叛,中国赢到了最后!

作者 :苦尽甘来. 2021-07-03 06:48:17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6月30日,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主办的DIC 2021中国国际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中国光学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董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在开幕致词中表示:2020,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营收达到4460亿元,全球占比40.3%,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截止去年,中国大陆地区建成六代及以上面板生产线35条,产线总投资达到1.24万亿元,产能2.22亿平方米。


毋庸置疑,这是一份足以令中国面板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都骄傲的成绩。


因为仅仅在10年前,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460亿美元,是仅次于集成电路、石油、铁矿石的第四大进口商品。在那时的日韩甚至台湾看来,中国大陆堪称东亚电子产业聚集区最大的技术沙漠


如今,这片沙漠在无数产业人和科研人的奋斗下,已然成长为现代电子产业集群中最大的绿洲。


图片


1978年,原上海电视机厂经国家批准后,引进了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在改革开放的政策加持下,中国彩色电视机工业发展相当蓬勃。仅在上海电视机厂投产的三年后,也就是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便达到了1663万台,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电视机生产国。


中国产业的发展路线向来都是引入先进技术——国产化替代——自主研发升级的三段式发展道路。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视机生产国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消化这些外来技术。


当时,从市场反馈来看,尽管LCD技术风潮乍起,但多是用于电子手表、计算器这些小屏幕尺寸的器件,在20寸以上的电视机的应用,别说中国,即便日本也没有想到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会如此快,所以CRT显像管技术仍然是市场上的主流面板。


有鉴于此,1985年,电子工业部主导彩电国产化工作,斥资300亿人民币引进配套电子元件生产线286条,同时建立7个CRT显像管电视企业,全面冲击彩电产业链国产化。


在日韩因为LCD产业争得头破血流的200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彩色电视生产国,由于配套电子元件的国产化,企业成本大幅降低,再加上2001年中国入世后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人民消费能力越来越强,早期完成CRT国产化的电视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重仓CRT技术,加剧产业内卷的同时也无视了快速迭代的面板技术。


2004年,中国CRT库存量同比增长400%,彩电产业链本土化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95%。


图片

CRT显像管电视机


也就是这一年,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CRT电视实施反倾销,平均税率达到20%以上,而美国又是中国电视机最大的出口市场,结局可想而知,反倾销全面落地的一年后,中国CRT电视销量为3112万台,首度出现下滑。


同年,体积更小、屏幕尺寸更大、显示效果更清晰,成本比等离子更便宜的液晶显示器开始大举进军电视市场。


祸不单行,2007年初,美国又宣布对进入该国市场的电视机征收专利费,中国电视出口遭遇滑铁卢式打击。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电视机出口市场,而我国电视机产业尽管完成了国产化,但专利少之又少,不能像日韩厂商那样用交叉授权避免专利成本。


在海外销路受困和液晶电视机崛起的背景下,CRT产能严重过剩,价格也一路狂跌不止。


当年2月中旬,八大国产CRT厂商联手停产20天,期望用短缺的供货阻止一泻千里的彩电价格。很显然,这是一个糊涂招,等离子电视厂商和液晶电视厂商借着这个良机迅速填补货源,等国产CRT厂商发现事情不对劲后,市场几乎再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了。


就这样,短短的两年间,中国历时20年耗资近千亿打造的国产彩电供应链,在LCD的冲击下全军覆没,产业链主导权也再度落入外国企业手中。


图片


事实上,中国企业也并不是把鸡蛋放在CRT一个篮子里,我们也曾引进国外技术发展自己的LCD工业,但大部分要么是被坑,要么是被忽悠。


2002年,上海广电与日本NEC成立合资公司,由前者的资金向NEC购买相关技术和专利生产LCD屏幕。2004年10月8日,中国第一条用于切割15寸液晶屏的五代线在上海投产,而市场需求也转向17英寸,正所谓出生即落后。


当上海广电把产能调整为17英寸后,更多的企业躬身入局,加剧内卷,单片价格不足160美元,根本不足以支撑上海广电前期的专利成本和物料投入。2006年,上广电亏损达到20亿人民币,逐渐淡出LCD行业,并在三年后宣布破产重组。


2005年前后,美国旧金山法院的一份报告显示,三星、LG、友达、奇美四大面板厂商可能存在合谋操纵面板的价格。消息传出后,中国消费者和相关企业非常愤慨,再加之上广电合资的遭遇,站在中国科技最前沿的深圳市决心发展本土高世代产线,摆脱进口面板仰人鼻息的不利局面。


该年夏天,深圳市政府联合TCL、创维、康佳、长虹,准备在深圳建设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史称聚龙计划。项目从筹备开始就很不顺利,先是没有外资企业愿意提供技术和团队,万般无奈之下,聚龙计划找上了当时国内LCD技术储备最丰富,正在筹建五代线的京东方。


日本的夏普一听说京东方要入局,旋即充当起搅屎棍的角色。说准备在深圳建一条7.5代生产线,这下四大巨头都动心了,对京东方开始爱答不理。不久后,松下又传出兜售等离子技术的风声,长虹挂冠而去。2007年9月,随着深圳三方联合体与夏普的谈判失败,聚龙计划宣布流产。


图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海外消费低迷,中国出口市场受挫,国务院提出家电下乡补贴政策,以此扩大内需。补贴政策很快对电视机提出了巨大的产能需求,而电视机产能的增加又对LCD显示面板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可以说,谁能得到中国这笔订单,谁就能快速走出滞销危机,咸鱼翻身。


彼时又恰逢国民党执政对岸时期,两岸关系日益回暖,为体现大陆对同胞手足的关爱,我们把这个机会给予了台湾厂商。


2009年1月,国台办、工信部组织了一批大陆电视机厂商,赶赴台湾采购液晶面板,总成交价44亿美元,一举把不少台湾液晶面板企业从破产边缘中拉了回来。要知道,那时整个台湾面板开工率只有40%,友达光电、奇美等巨头不但把7代以上产线投产日期延后,还让不少员工无薪休假。


但他们却在暗地里背刺了我们一刀!


2009年2月,韩企突然向台湾采购400万片液晶版,台湾厂商对大陆的液晶面板开始供不应求,加之三星和LG联手压缩对中国的LCD面板出口量,导致中国面板成本在半年内暴涨30%,搞得大陆消费者和一众厂商苦不堪言。


很显然,旧金山法院并没有冤枉韩国和台湾省,他们通过垄断上游面板出货量从中国大陆身上收割暴利。


然而,恶心的事还远不止于此。


2009年6月30日,台湾公布大陆企业投资政策,严厉禁止大陆厂商投资台湾面板行业,同时也限制台湾面板企业赴大陆投资。农夫与蛇的故事,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饱受屈辱的国产LCD面板从幕后走向台前,用极其直接的方式狠狠扇了白眼狼一记耳光!


五:新王登基


说起国产LCD面板崛起史,京东方是一个怎么都绕不过去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京东方就是中国面板行业的缩影。


1993年,国企改制,最厚一任厂长王东升和2600名工人,通过募资和银行债转股的方式,接手了负债率高达90%的774厂,并将其改成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三年后,东方电子在B股上市,募集资金达到3.5亿港元。


图片

王东升


王东升在商业上是一个激进份子,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先进的LCD。


后来京东方在LCD面板行业大放异彩,不少人都认为王东升运气好,重仓押注了一个好宝贝。直到多年后的一次发言中,大家才发现,京东方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王东升变态到极致的战略眼光!


2012年,在国际平板显示产业高层论坛上,王东升表示:应该把半导体为基础技术的平板显示重新定义为半导体显示产业。


就这么一句话,暴露出这个男人超前的技术认知。


根据摩尔定律,半导体的性能会在18个月~24个月翻倍。


而LCD液晶面板显示是一种基于半导体的技术,即使在应用于电视行业并不明朗,清晰度不如CRT技术和等离子技术的情况下,液晶显示技术也会随着半导体技术快速更迭的周期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事实也的确如此,当CRT和等离子显示技术发展到极限时,建立在半导体技术上的LCD已经发展到8K乃至10K的分辨率。


京东方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该年2月12日,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分两次完成对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TFT-LCD业务的收购。在收购当天,公司定下发展目标:打造显示领域的世界级企业。


至此,京东方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拥有独立产权的面板企业,在这征伐不断的东亚电子战场上,一抹红色悄然晕染开来...


图片


2005年,京东方在北京建成第一条五代线,一举终结了中国大陆无自主TFT-LCD液晶屏幕的时代。


两年后,京东方决定在成都建立一条4.5代生产线,用于备战即将到来的智能机和平板电脑的浪潮对小尺寸LCD屏幕的需求。不过,钱是大问题。为此,京东方向成都增发了价值18亿元的股票,再由国开行牵头提供16亿人民的贷款。就这样,京东方第二条TFT生产线在成都落地,总投资34亿元。


在成都的投资,不止为京东方在即将到来的移动设备平民化时代准备了充足的屏幕弹药,还为京东方的产能扩张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即通过向政府融资获得跨入高世代产线的高门槛发展资金


当然,这个模式运用得最成功的不是成都,而是后来闻名天下的赌城,中国最牛风投机构——合肥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除中国外主要经济强国消费低迷,LCD液晶显示屏市场进入大衰退期,各大企业都在艰难度日。对韩国面板产业崛起有着全面了解的京东方深知,反周期投资、扩张产能、占领市场,将是中国面板产业鱼跃龙门的天赐良机,京东方旋即把目光瞄准了六代线。


可是钱从哪里来呢?


合肥拿出了足够的诚意,要人才给人才,要土地给土地,要电力给电力,最后甚至还掏出了政府财政收入的80%,连规划中的地铁也暂停了,也要帮助京东方搞六代线。2009年4月,京东方六代线在合肥破土动工,总投资高达175亿人民币。


当年8月26日,京东方确认上马8代线,五天后,8.5代线在北京亦庄奠基。


这条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外企恐慌。原因无他,八代线玻璃基板尺寸为2200*2500mm,用于32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和显示器,是标准的高技术含量高世代产线。只要大规模商业量产,不用中国提升进口屏关税,一众外企基本玩儿完


图片


于是,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在京东方宣布8.5代线动工的三个月内,夏普、三星、LG、先后宣布斥资数十亿美元在中国大陆投产8代线。而之前还对大陆恶意满满的台湾厂商,友达和奇美甚至绕过当局宣布在江苏和广东建设8代线。


可以说,京东方八代线建设的这记耳光,抽碎了一众台企和外企的傲慢。


也是从八代线开始,在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一众国产面板企业的奋进下,中国面板产业终于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了这个行业举足轻重的玩家。来自各大国产企业的LCD屏、柔性屏、OLED屏,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显示领域。据统计,2020年,中国多条全球最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满产满销,全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批量出货,全面屏、折叠屏、透明屏等多款创新产品全球首发。


在大量终端电子产品制造向中国聚集的趋势下,面板产业的竞争格局,正从中韩大战向中国企业争夺新王的内战演化。


中国电子产业缺芯少屏两大顽疾,已去一也!


尾声


四十年的突围与背叛,十年的厚积薄发,中国面板产业崛起史到处铭刻着血泪与倔强。中国面板产业人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共产党工业精神,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史诗。


虽然中国面板产业技术距离世界之巅还有一小段距离,但走过韩国企业走过的路,我坚信未来可期。


我辈更坚信,不远的将来,芯片也会踏上面板的旅程,走向国产化的归宿!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