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嘉:南海局势为何总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制定的背后
作者 :瑶瑶酱 2018-11-25 15:20:44 审稿人 : admin
能源利益需索与依托国家示弱
除惯常宣扬的在所谓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确保航行与飞越自由、确保遵守国际法等方面拥有“国家利益”外,保障不受阻碍的国际贸易和其他商业活动也是美国关注和介入南海的重要考量因素。目前,埃克森美孚、墨菲等美石油业巨头及油气服务企业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特别是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有深层次的油气领域合作,存在比较紧密的商业关系。对美国而言,南海及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寄托着美国的国家利益。美总统特朗普和国务卿蒂勒森均是商人出身,后者还曾任美孚公司要职,更是深谙美国企业的利益需索及其对国家发展和政策施行的深层作用与影响。为此,美国油企在南海商业利益势将成为特朗普政府施策南海的重要考量因素,并成为“美国优先”理念南海化的潜在经济取向。
但另一方面,美企利益所依托的南海周边合作国家均是东南亚小国,利益拓展受制于相关国家海洋综合实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一地区与他国权益斗争的态势变化。从当前情况看,有关国家总体势弱,海洋勘探软硬实力不均、海洋斗争与合作多变无序,难以承载美国企业利益需索目标,势必对美政府以资源利益介入南海事务的愿景形成潜在掣肘。
地区同盟关切与资源投入落差
特朗普政府施策南海,拥有较为强劲的外推力。美亚太同盟体系对南海利益的觊觎是其外推力的主要来源。作为南海“前哨”的菲律宾,尽管其总统杜特尔特有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之意,有放言与美“军事切割”之举,但其在对外政策上仍有务实、平衡的迹象。在美菲关系问题上,菲律宾仍将美国视为其国家安全的“压舱石”,仍有借美谋权的深层考虑,特别是在处理南海问题,其仍寄希望于美国为其“站台”。
作为美盟“北锚”的日本,尽管并非南海问题相关方,但基于钓鱼岛的现实利益及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考量,其有鼓动美国更多介入南海以实现牵制我国的意图。作为美盟“南锚”的澳大利亚,近年来聚焦南海问题,追随美国频频发声,不乏借南海争议撬动地区格局、借美盟联动谋取实利的迹象。但同时,包括菲、日、澳等国的美亚太同盟体系当前仍是美“阴影下的同盟”,一方面期望通过搭乘“美国快车”发力亚太、施策表态,表面摇旗呐喊,背后积蓄实力,另一方面则盘算“以小投入获取大回报”,不愿挑头在资源投送上分担更多份额,与特朗普就美盟调整“责任比例”的构想不符,势必对其南海投入造成影响。
维系“一超”地位与中美战略合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军事及大国影响力的快速提升,极大挑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中国也因此经常被视为是当前及未来挑战美“一超”地位、与美争夺区域霸权和挑战美制“国际规则”的潜在对手,甚至是主要对手,“中国挑战”和“中国威胁”也经常被惯性植入美各届政府的政策思维之中,打压、遏制、围堵等极具强权姿态的政策手段成为美长期对华政策的“关键词”。对于特朗普政府,以南海问题为抓手,发动美盟和牵手小国相结合,有利于其在西太边缘带构筑旨在遏制我国崛起,进而维系美国一超地位、延寿美国霸权的“美式阵列”,符合“美国优先”理念下“美国利益至上”的战略取向。
但也应看到,中国稳步崛起将是当前及末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必然趋势和新的常态。“中国名片”已传达至世界各个角落和国际各个领域,“中国智慧”越来越多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中国责任”也已在各国人民心中隽刻下烙印。在“中国影响”面前,美在金融、反恐、气候、核控等众多领域均需争取中国的合作与支持,这势将成为其在施策南海前无法逾越、不可回避的战略思考题。
特朗普政府秉持“美国优先”“以实力求和平”等理念,推动美快速回归传统“大国竞争”的冷战思维,其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重新将传统大国排在威胁前列,明确将中国定义为其重要竞争对手。在“美国优先”政策框架下,特朗普政府将南海视为牵制、围堵、威慑和施压我国的重要筹码,为其在中美关系中攫取最大利益。为此,美军未来将继续常态化实施以海空平台巡航、单边或多边军事演训为主的军事示强行动,不排除必要时开展针对特定岛礁目标或目标群的海空冲闯行动,挑战我方利益底线。南海涉及我主权、生存权、发展权和主导权之争,是我国的“祖宗海”和“生命域”,面对美国的挑衅,我们应坚持底线思维,作好应对武装冲突的准备,确保一旦有事从容应对、一战决胜! 配资新闻
在线下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