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大树镇长:洪水背后的民情与政治

作者 :带泪梨花 2019-08-16 07:27:43 审稿人 : admin

  01

  自8月10号利奇马登陆以来,一路北上,现在已经造成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9省市1288.4万人受灾。作为建国以来登陆大陆的第5大强台风,利奇马带来的不仅仅是狂风暴雨,更是破堤而出的洪水。

  在这场灾害中,中央和地方都迅速作出了反应。总书记、总理就防汛抗洪抢险工作作出批示,省级一把手坐镇指挥。

  在台风最早登陆的浙江省,省委书记车俊在10号便赶赴受灾严重的温州市永嘉县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因为地形原因,车俊基本都是批着雨衣,穿着雨鞋,在泥泞的山路上拄着一根拐杖进行考察。

  而在8月12号,山东省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考察寿光弥河灾情时,由于道路被毁,刘家义直接乘坐装载机进入现场进行指挥。而在8月13号,当其前往桓台县马桥镇考察时,因为当地积水严重,刘家义一行六人索性站在一辆装载机的铲斗上前往内涝区。

  可以说,两位省委书记在洪灾面前都极其富有战斗精神,始终坚守在第一线。

  面对洪水等自然灾害,地方一把手临地指挥已经成了惯例。而面对特大灾害,国家领导人则会直接坐镇,并留下了不少的故事。

  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多次亲临抗洪第一线,在江西九江察看灾情时,江泽民站在长江险段江堤上,举起喇叭,声嘶力竭:“我们要坚决地坚持到底!坚持奋战!坚持再坚持!”这一段话,成为整个90年代中国坚韧成长的最好注脚。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视察九江灾情时,面对九江决口的防洪墙问题,朱总理怒斥:“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竟然是豆腐渣!一些承包单位没有建筑资格,或是承揽项目太多,纷纷将项目转包出去,以至造成层层承包,层层剥皮,制造了一个个偷工减料、以次

充好的豆腐渣工程。这样的工程要从根子查起,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员都要追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然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得了!”

  时至今日,朱总理的这段话依然振聋发聩,久久不息。

  总理发飙这一率性行为,其背后传达出对地方政府的要求。在面对洪灾时,国家领导人对地方政府“提要求”已经成为必备环节。

  在2007年7月份,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重庆考察洪灾时着重强调:“继续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妥善地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确保每一个受灾的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的水喝,有了病能够及时地医治,要特别重视灾后的防疫工作,要抓紧修复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在2016年7月份,洪涝灾害由南至北,席卷半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视察时,不仅对防汛抗洪工作作出了部署,并且严肃地指出,“对工作失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追责”、“该担责任的时候不负责任,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

  在讲话中,习近平多次强调目前对于洪灾的应对存在着预期不足、准备不足、预防措施不到位、甚至走过场、

做样子的现象,提醒各级政府官员“要有充分准备,要有戒惧之心,要有忧患意识”。这一番话,对于当地政府的抗洪工作以及全国各地对于洪水的应对

和准备工作都具有极强的警示力。

  02

  在卡尔·奥古斯特·魏特夫的《Oriental Despotism》一书中,其提出“治水国家说”:

  政府通过组织大规模的治水运动,形成一个极富凝聚力的政权,治水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在现代社会,治水对于国家政治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能够发现,在面对洪灾时,国家领导人既有温情的鼓励,也有严厉的批评和问责。究其原因,在于国家领导人言语和行动所要释放的信号是不同的。

  对于受灾群众而言,国家领导人和地区一把手的在场,是党和国家重视的表现,也是执政合法性的累积和保证。

  当灾情发生之时,民情最为涌动,而现场领导的坐镇,其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国家,这传达出战胜灾情的信心。

  同时,领导人的在场,以焦点的形式凝聚全国人民的关注,通过媒体的宣传,能够稳定灾区和全国的情绪,并极大增强了整个民族的团结感。

  这正是科塞的冲突理论所强调的,内在的紧张和不稳定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增强整个社会系统的团结。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国家领导人和省市一把手的在场,一方面保证了救灾工作的稳定进行,确立救灾工作的领导中心,打下强心针;另一方面,在中国长期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的争权现象,这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的背离表现地尤为明显——

  在科层制的体系下,中央政府难以对地方政府的行为作出全面的监管,而灾情最容易暴露政府运作中的问题。

  因此,一旦发现问题,中央政府会释放出明确而严厉的信号,以此敲山震虎。能够发现,在大的灾情过后,全国范围内都会进行一定的整改。

  事实上,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洪水灾情,汹涌的民情将会对地方政府造成极大的压力。

  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民众大起义和叛乱,都和洪旱两灾有着极大关系,其中又以前者为甚。洪灾,甚至还会塑造一个地区的“叛乱性格”,比如大名鼎鼎的淮北。

  在封建社会乃至民国,当洪灾发生之后,中央政府往往反应迟钝,地方政府往往无能无为,百姓的生存环境艰难而不稳定。由此,民间形成了一种掠夺性策略,人们偷窃、走私、绑架,甚至有组织地进行械斗——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前,一地区政府若是管理失效,极易形成一种秩序崩坏的恶性循环。

  我们当然都不愿意看到崩坏的产生,也幸好没亲历过崩坏的发生。

  因而,我们当感慨这个时代:有人惦记,有人心疼,有人勤勤恳恳地付出着。

  风雨过后,天晴气明。

HTTP://WWW.cAao.net◐◐◐◐◐◐◐◐◐◐◐◐◐◐◐◐东方金报wev豪仕法律网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