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一张图看懂对“止暴制乱”的不同理解和认知!

作者 :苦尽甘来. 2019-11-08 08:01:39 审稿人 : admin

作者:Chairman Rabbit
来源:tuzhuxi(ID:chairmanrabbit)

近日,中央领导会见了香港特区政府(GOSAR)特首(CE)林郑(LZ),听取了报告,并对香港问题作出表态及指示。这是香港风波五个月以来,国家级领导人首次亮相,事关重大。香港问题未来会如何发展?本博做一短小分析。

一、 北京的表态

先看看国家领导人的表态、指示。笔者就内容稍归纳总结如下:

1、 继续维护和肯定既定框架(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希望在不突破既定框架的基础上完成香港的止暴制乱;


2、 对GOSAR/CE予以进一步的政治支持与授权(mandate);由于是国家领导人亲自出面,亲自给予支持,亲自提出指示与要求,政治分量也非常重,并且这在政治规格上已到极致,不能再往上、没有进一步了;


3、 首次具体提出要香港三权协力(止暴制乱是“香港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的共同责任”),这是看到GOSAR只是香港政治力量的一支(其中律政司在GOSAR中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没有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形成共识,三权协力,GOSAR靠单独的力量不足以扭转局势。中央政府这次是对整个香港特区地方政权提出的要求;


4、 再次呼吁香港社会力量能够集结(“希望香港各界进一步凝聚起反暴力、护法治、保稳定的正能量”)。这也是过往基调的延续;


5、 再次强调中央是GOSAR背后坚强的经济后盾(“坚定支持特区政府采取更积极、更有效的举措,解决好香港的民生问题”)。

这个表态里,看到的是泱泱大国政府展现出的政治胸怀、耐心和定力,对血浓于水华夏同胞表现出的情怀和期许,希望向香港社会传递的最大政治诚意与善意。

但本博认为,由于对中国政治秩序、制度、文化及习惯的极度不了解,香港政界精英和香港社会和过去一样,是无法体会北京这种含蓄有深意的政治表达。而更广大的香港社会对此甚至基本不会关注,而香港的年轻人,他们现在生活在另一个宇宙。

另外,就如何止暴制乱、解决香港问题,北京/内地也有自己的理解。

二、 北京表态之外,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与GOSAR及香港黄营的区别

先放一个图:


以下再点评一下上表。

1、如何进行止暴制乱?

中央政府要求香港以法律为基础,三权协力,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通力合作,依法制止和惩治暴力活动,恢复社会法治及正常运行秩序,对警察要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止暴制乱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不可能是通过放弃法治、放弃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坚守、无原则的对暴力退让和屈服完成的。绥靖政策实际就是投降,是让反对派通过暴力在关键政治议题上夺权。这将为香港社会未来埋下更严重的后果,为更大的动乱埋下伏笔。

GOSAR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寻求止暴制乱的方法。理解GOSAR态度和逻辑的核心就是,GOSAR政府是“不问政治”的,只要一个问题与本地民意不符(即涉及到政治站队、政治冲突,它就无力解决)。


据此,本博曾提出过香港正字精英的“两个凡是”:


1)凡是被认为是“香港政治问题”(即维护香港黄营诉求)的,就不能按照既定的法律/法治解决;


2)凡是不被认为属于政治问题(即不涉及或指向维护蓝营及内地利益),就按常规法律解决。

在这个思维下,GOSAR是天然地服从本地大多数(即黄营市民)的,只要北京/内地不去时刻提醒,任由其自然发展,就会发现他们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会不由自主的偏离轨道。


2、时间问题——什么时候完成止暴制乱?

几个月以来,北京都在要求香港尽快止暴制乱,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北京当然不愿意看到暴力状况维持几个季度、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这一条上,香港泛黄市民与北京的看法是一致的,都希望“止暴制乱”;希望“揽炒”,看到香港烂掉的只是极少数激进派青年,并非香港的一般反对派。香港泛黄与北京看法的差别在于对事件的源起、认定及解决方法的理解不同。

对于GOSAR来说,其自认为是夹在北京及市民之间,自己无力解决,就落入了快不能、急不得的思维。对他们来说,止暴制乱的时间和方法论是权衡取舍的关系(trade-off)。要快很容易,我可以让步/绥靖;如果不能让步/绥靖,那我也快不得。

3、对止暴制乱的定位:

这个问题上,北京和香港泛黄市民又有相似之处。暴乱背后有深层次原因的,这次是一个总爆发,所以止暴制乱就是治标。

本,则是关于对未来香港政治的表述及对香港社会经济等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只有GOSAR,自认为夹在中间,才把止暴制乱作为他们的本。这个思维就是公务员思维、一线城市管理者的思维。警察的本,就是维持治安;而不是解决犯罪背后的社会问题;消防员的本,是灭火,不是制定防火及其他的安全政策。GOSAR的任务是恢复秩序,不是思考香港的未来。也是市民的事,是立法会的事,是政界的事,但肯定不是GOSAR的事。

三、对未来演进的看法

过去五个月GOSAR都解决不了香港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也没有理由认为未来几个月GOSAR就能解决问题。

特别是,如果不加提醒和约束,GOSAR极易受香港本地政治环境影响,妥协、让步、绥靖,最终对暴力屈服。

正如2014年占中事件最终只得到表面缓解解决,为后续更大的冲突埋下了伏笔一样。GOSAR如果通过绥靖形式换来“止暴制乱”,将为香港社会未来陷入更大的政治冲突奠定基础。而且下一次危机会来得更快,不再会是相隔五年——任何一个涉及内地及两制的事件都可能随时触发冲突及大规模的暴力。

对暴力屈服,就是认可暴力。香港将再也不可能恢复法治。而如果要警察为这次冲突付出代价,则恐怕下次也不会有警队再出来维护法治。

止暴的方法就是对暴力说不,依法严惩。维护法治的方法就是对违法行为说不。依法严惩。

在方法论上,本博对GOSAR非常悲观。如果不是北京和社会有识之士时刻提醒GOSAR,短视的GOSAR会不断落入上述陷阱,显现出软弱。

但如果给GOSAR施加道义压力,要求其坚守“以法治暴”的话,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的话,那就会“牺牲时间”,GOSAR很难在短期内完成止暴制乱。它会一点一点来,慢慢积聚能量,积累有限增长的市民支持。

当前,香港基层经济(零售餐饮货运旅游等)是艰难维持,这些行业雇佣了上百万人,是香港40%左右“中间派”的基石。尽管北京和深蓝营一再号召,但这些中间派群体并没有系统性的组织起来发声,还在煎熬忍受,等待时势的变化。他们本来可能就属于政治冷漠者,不希望介入政治,不希望冒着个人及家庭风险为公义出头,他们在观望。


本博有一个观点是,只有切身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基本的福祉和生存都遭到威胁时,一个人的政治意识和行为才可能发生转变。

有一个群体确实发生了这个转变,就是香港警察。他们要面对穷凶极恶的暴徒,冒着个人安危执法,但却遭到全社会的指责、辱骂、家人被骚扰,子女在学校被虐待,日常生活遭到威胁。本来,香港警察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其他群体并无差别,但在这个事件上,他们被逼到墙角。退无可退之下,他们发现,唯一的温暖和支持来自北京、内地和港漂。这个时候,他们集体转蓝了。这可能是这次香港事件中不多的例子。

因此,要看到这是一个自私冷漠、逃避政治、重商/物质主义的南方市民城市。中间派(占人口相当比例的沉默者)只有在个人利益受到极大损害时,才会发生政治态度的变化,站出来。现在显然远没有到这个时点。同时,GOSAR还在不断“派糖”,希望为市民缓解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坚持往前走。这就等于在吃止疼片,打封闭,不去解决根本问题。

如此一来,只有香港基层经济大面积衰退,大量的人生活受到威胁,到最后有近半数甚至超过半数的民意激烈反对暴力,要求止暴制乱,要求停止反华暴力运动时,GOSAR才能获得政治动能和授权。

所以,情况只有变得更坏以后,才有可能变得更好。如果不好不坏,那就会一直坏下去。

最后,应当探讨一下如何定义“止暴制乱”。一定不能仅从表象来做出评价,要看到背后的深入:风波已持续五个月,大规模抗议确实显著减少,但暴和乱的问题仍极为严重,并且性质在升级。假如说,大规模集中暴乱确实停止了,但由于暴力已经被认为是解决政治意见分歧、实现政治目标的合理手段,那它只是埋藏、潜伏在青年人群体中。暴力的,就会看见暴力发生在街头,例如“私了”某个人;出现在特定场景(例如针对爱国人士唱国歌、挥舞国旗、说国语);偶尔打砸一下某家中资或蓝营店铺;平日无事,只是在某些日子里井喷式再集中呈现一下;一旦出现政治争端,暴力就会复归。这样一个暴力常态化,可以在暴力与“和平”之间随时转换的社会,能够叫“止暴制乱”么?

香港的道德基础在破坏,法治基础被践踏;政府一旦触及政治问题,即沦为瘫痪状态;“一国”政治底线非但得不到保护,且已经可以随意侵犯,不再受到尊重;社会族群矛盾进一步激化,“排华”运动、歧视行为越来越表面化;“反中政治”不断在年轻人中扩散,并成为统领新一代人的政治意识形态,往后看“陆港”矛盾会越来越尖锐。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本博以为,GOSAR对这些问题甚至连意识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应对策略与能力了。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逻辑、理解、依托自己有限的政治能力,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去解决他们看得到的表象问题——即集中的暴乱活动。能做好这一点,已经是不可思议了。

香港的问题,“止暴制乱”是“标”,是当前要解决的最突出问题。解决引发这些暴力的深层次问题才是“本”。作为泱泱大国,对香港这个同胞生活的地方要有胸怀和情怀,但对香港社会和GOSAR,也需要实事求是,要看到情况的严重性,不能寄予太多幻想。要脚踏实地、基于最坏的可能性做好万全准备。

(全文结束)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