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突发:美国即将制裁印度领导人!

作者 :灯火未阑人散 2019-12-13 22:00:04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是的,前段时间又搂又抱的印美关系,又开始出问题了。

先看新闻:


印度议会通过了《公民身份修正案》,该法案旨在向巴基斯坦遭受宗教迫害的难民提供印度国籍,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的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徒,嗜那教徒,帕西教徒和基督教徒的成员,在该国面临宗教迫害时,将不被视为非法移民,可以授予印度国籍。


在星期一发表的声明中,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宣称,该法案朝着错误的方向是一个危险的转变,它与印度丰富的世俗多元化历史和印度宪法背道而驰,后者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信仰如何。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表示,对该法案在议会通过深感困扰。美国政府应该考虑对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和其他领导人实施制裁。


沙阿在介绍该法案的时候已经明确表示,在莫迪领导下,该法案可以减轻那些邻国遭受迫害的少数民族的痛苦,且获得13亿印度公民的认可,称其授予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遭受迫害少数民族的权利。


但是该法案遭受到国大党以及其他一些政党的反对。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公民身份修正法案,第二,沙阿是谁?


公民身份修正法案


这个法案是修正1955年的《公民法》的修正案,修正案规定,凡是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进入印度的,来自于阿富汗,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帕西教徒和基督教徒的非法移民有资格获得印度公民身份,且把移民的入籍时间从11年放宽到5年,等于说放宽了印度公民身份的要求。


可能大家都懵了,为什么放宽移民限制居然还是歧视?要知道,各国那种“黑着”的移民不计其数,美利坚自己都有不少,而且特朗普本人就颁布过禁穆令。


反对派国大党说,该法案歧视穆斯林,侵犯了印度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因为法案本身是为了保护少数群体免遭邻国的迫害,但是这个法案没有保护所有的宗教少数群体,且不适用于所有的邻国,比如说罗兴亚人和印度教徒都被缅甸迫害,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都在斯里兰卡被迫害,但是印度只保护基督教徒和印度教徒,不管穆斯林。


且目前的莫迪政府企图用这种“公民身份修正案”来转移印度人对于经济的不满。


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回应说: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孟加拉国都是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因此穆斯林本身不能被视为被迫害的少数民族,同时,沙阿表示,在邻国并没有遵守利亚特--尼赫鲁条约,少数民族的宗教自由没有得到邻国的遵守,因此印度必须要有所作为。


利亚特-尼赫鲁协定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协定,两国于1950年4月8日在新德里签署。该协议是两国总理在新德里会谈六天的成果,以保障印巴分治后两国少数民族的权利,避免他们之间的另一场战争。


目前情况


由于上次印度宣布废除宪法370条赋予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权,克什米尔地区一直陷入停水,停电,没有通信的状态,阿米特沙阿推动的法案引发了印度阿萨姆邦的强烈不满,阿萨姆邦目前已经陷入极度混乱,其最大的城市古瓦哈提已经宣布无限期宵禁,阿萨姆邦的10个地区暂停了互联网。


同时,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和曼尼普尔邦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印度东北七邦比较特殊,东北部没有被印度本土政权统治过,在英国人来之前,这片土地实际上是诸多的独立王国和诸多的村落,英国人来之后吞并了这些独立王国,将其全部划入了英属印度,不过允许了这些地区自治。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从英国手里接管了整个东北部地区,但是由于这个地区对于印度缺乏认同感,尤其是曼尼普尔邦,其人种都和印度不太一样,曼尼普尔邦人种更倾向于缅甸,历史上也和缅甸来往比较紧密。


而新的移民修正案通过以后,将会有大批的印度教徒在东北七邦获得身份,严重冲击当地的生态。


印度奇怪的民族主义


阿米特沙阿的身份非凡,他是现在执政的印度人民党的党魁。成为党魁后,他四处活动,不断增加印人党的人数,莫迪这几年干的事可能大家都觉得比较右翼,比较民粹,比较宗教主义,但是沙阿比莫迪更加右翼,民粹和宗教主义。


举个例子,他推动的《古吉拉特邦宗教自由法》规定,任何人如果要改变信仰,从信仰一个宗教转换成另外一个宗教,都必须得到当地治安官的许可。


沙阿认为,印度教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文化。

沙阿这种“宗教民族主义”在印度非常流行。


印度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长期以来印度就是一盘散沙,印度历史上也没有出现所谓的大一统式的整合,个别王朝可能统治印度一些地区,但是距离整合差很远。


英国人入侵印度之前,当时印度正处于莫卧儿帝国统治之下,莫卧儿帝国算是少有的统一王朝,但是莫卧儿帝国本身就不是中央集权的国家,莫卧儿帝国自己和封建主之间争权夺利一直没停过,且莫卧儿帝国管辖的区域还存在大片的独立土邦,英国人来之前,印度不存在民族主义,也没有民族意识。


因为激发民族意识的必须有共同的疆域,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文化,但是印度压根不存在,说的语言不一样,信的宗教不一样,真正统一印度的,恰好是英国人。


英国在印度先后搞过包税制和柴明达尔制,破坏了印度过去的土地所有制,又通过差别关税打击了印度手工业,把印度变成原料来源和商品销售市场,同时为了能把原料运出去,商品运进来,印度还不得不修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创立电报业务,建立统一邮政。


英国本意是想殖民掠夺,但是摧毁印度过去自给自足的社会,迫使印度人不断的流动,这就促进了印度统一市场的形成,给印度人“共同利益”打下基础。


但是印度文化统一则是最大的问题,民族国家是民族主义的产物,最早诞生现代民族主义的是西欧,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商品贸易发达,西欧人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形成了“共同利益”,而西欧当年普遍是“王朝国家”,一个大家族即为一个国家,王朝国家促进了民族共同意识诞生,最后只需要资本家喊一句“专制之下无祖国”,把王朝踢开,顺理成章的诞生现代民族主义。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遵循这个规律。


毕竟,打倒一个王朝比建立一个新国家可简单多了。


印度就不行,莫卧儿帝国不是中央集权国家,无力搞民族整合,种族,语言,宗教信仰全不一样,印度人更在乎的是本族群,而不是“印度”。


而恰巧的是,正是由于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才诞生的印度民族主义。


当年印度反抗英国,拿出的武器正好是宗教。印度人民党的贾斯旺特·辛格说:


“从文明上讲,印度是一个多样性的统一体,但是,在国家和政治上从来就不是一个整体。印度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主要在宗教上,“外来民族占领国土,掠夺财富,焚烧庙宇,屠戮人民,却无法改变印度教信仰。国家灭亡而印度教不会灭亡,印度教不亡民族就不会灭亡”。


根据这种逻辑,支撑印度存在的理由,不是现代民族主义,而是印度教。但是打宗教牌有个问题:印度教的确可以产生凝聚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对其他宗教进行了排斥,印度历史上排斥其他宗教引发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穆斯林问题引发的,其他宗教全都有份。


比如说尼赫鲁的女儿,前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就是因为和锡克教徒的冲突,被锡克教徒刺杀。


国大党尼赫鲁执政时期,由于甘地被刺杀,外加尼赫鲁坚决执行世俗主义政策,教派主义一度被压制,但是教派主义历史比印度民族意识都要长,如果有人经常逛印度论坛,会发现作为印度国父的尼赫鲁经常被印度人贬的一文不值,甚至连甘地都被贬的一文不值,很多人认为这是1962年中印战争导致的,其实不是的。


1962年中印战争打的时间短,纠葛少,很多印度人耿耿于怀的是尼赫鲁的世俗主义政策,甘地是被印度教徒刺杀的,而不是被穆斯林刺杀的,甘地被刺杀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有相当多的印度教徒认为甘地对巴基斯坦让步太多导致的。


现在印度国内有不少人把刺杀甘地的那位南度蓝姆·高德西当圣徒崇拜,高德西的弟弟在1977年出版了一本书《启禀法官大人》里面描写了为什么要刺杀甘地,并且在1993年再版,改名叫《我为什么刺杀了圣雄甘地》,这本书成了印度不少教徒的经典,声称南度蓝姆·高德西是“真正的爱国者,真正的印度人”。


现在印度经济不好,经济成长率不断下滑,对于执政的印人党来说,转移经济注意力自然就是宗教民族主义,印人党历史上数次就这么搞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国大党指责的没错。


但是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问题确实一直存在,印人党把这玩意当工具用,也是党派政治的必然。


缅甸民族主义


不要以为只有印度有这种民族主义,很多国家都有,实际上西欧的民族主义也多少建立在基督教之上,今天欧洲的移民问题和难民问题闹得这么大,很大程度上是移民和难民的宗教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冲击,激发了民族主义。


中国比较特殊,宗教从未在中国占据过主导地位,我们看待其他国家,觉得其他国家比较特殊,实际上我们自己才是特殊的那个。


前几天冈比亚状告昂山素季,说的就是罗兴亚人的问题,想着昂山素季好歹还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一口气把昂山素季从高位打成了低位,从圣人变成了恶人。


昂山素季亲自到到荷兰海牙国际法院出庭,否认罗兴亚问题,且讲述了若开邦罗兴亚社区和佛教徒长达几十年的紧张关系,外媒现在基本上是把昂山素季贬的一文不值,BBC用“民主停滞”来形容缅甸问题,而实际上民主解决了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问题了吗?没有,那凭什么认为民主能解决缅甸的宗教民族主义问题?


民主又不是大力丸,管它有病没病,来一颗就药到病除。


缅甸的宗教民族主义和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没什么两样,公元1056 年,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的开创者阿奴律陀将佛教确立为缅甸国教,此后历代缅甸王朝都非常重视弘扬佛教,增强佛教地位,此后上千年,佛教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英缅战争后,英国殖民缅甸,英国殖民者一上台就立即废除佛教在缅甸的国教地位,推行基督教文化,消弱佛教在缅甸的影响力,这样情况下,佛教就成了天然的缅甸民族主义动力,打倒英国殖民者和复兴佛教,两件事情变成了一件事情。


缅甸早期的民族主义者和佛教密切相关,以佛教为名义的各式各样的反抗持续不断,像1906年成立的“佛教青年会”,名为佛教,实际上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缅甸民族主义运动一开始,就是佛教僧侣的领导,佛教高僧吴欧德马创立的“僧伽团体总会”的口号就是争取缅甸独立。


包括缅甸后来的数次起义活动,比如说缅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萨耶山农民起义,起义领导人也是个僧人,口号就是驱逐异教徒,复兴佛教。而英国人为了对抗佛教势力,引入了印度和孟加拉的穆斯林,缅甸地区本来就有穆斯林,这就产生集群效应,英国把佛教徒和穆斯林进行标签化处理,还没等反抗殖民统治,这两派宗教就打在一起,然后英国再以“调停者”的身份出现。


分而治之,英国人的老套路了


二战的时候,日本入侵缅甸,日本人也发现了当地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紧张关系,于是充分利用当地佛教徒,组成若开爱国部队,驱逐英国势力,而英国以穆斯林为核心组织第五纵队,和佛教部队对抗。


然后两派打在一起。所以大家现在可能理解为什么日本当年入侵东南亚的时候,一大堆东南亚国家对于日本持有肯定态,东南亚国家的生态和中韩不一样,中韩过去就是独立国家,日本人毫无疑问就是入侵,而日本人当年是以“解放者”的身份跑到东南亚地区的。


在日军猛攻之下,英国人抵挡不住,英国人向穆斯林许诺,只要能打赢,孟都地区以后就划给罗兴亚人,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英国人又一次背信了,战后由于冷战爆发,英国人急切需要和当地主体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结果若开地区还是当地佛教徒执政,罗兴亚人的希望落了空。


此后历届军政府为了争取民意,都是一边倒的倾向于缅甸佛教徒,这才是罗兴亚问题的由来。


本身民族和宗教信仰都不同,历史上又有血腥的战争,而且距离现代很近,张口闭口民主就能解决罗兴亚问题?今天缅甸要是投票是否驱逐罗兴亚人,怕不是要全票通过哟。


这是昂山素季的问题吗?或者说昂山素季能解决的吗?


BBC是英国媒体,这段历史英国人不可能不知道,英国人又一次开始装腔作势了,他们也不想想,当年搞出一堆事的,到底是谁。


◐◐◐◐●☛█▼▲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