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毛大庆:从企业高管到创业者的心路历程
3月13日,应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刘科院士邀请,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共享际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博士做客创新创业大讲堂,本期讲座由刘科院士主持,采用对话形式进行,主题为《从企业高管到创业者的心路历程》,本次讲座采用在线直播方式,南科大师生,未来企业领袖培养计划的学员及深圳和全国的一些企业家们全程在线观看了直播。
以下为本次对话实录:
刘科:首先欢迎大庆再次来到创新创业大讲堂,上一次是2016年9月21日大讲堂的第二期讲座,大庆曾任万科企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和深圳总经理郁亮一度被看作是王石先生的左膀右臂,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后来大庆从万科辞职的新闻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网络新闻铺天盖地,热度甚至超过了中央某会议,为此中央网信办还专门致电询问。我们今天第一个问题就是,让您当年放弃万科这样大的平台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下定决心去创业的原因是什么?
毛大庆:时间飞逝,5年过去了,简单讲有几个原因,一是危机意识,我在万科的6年,对我的锻炼非常大,不仅执掌一方很大的业务,还负责很多综合性的研究,甚至包括集团的一些发言工作等等,让我站在了中国一个领域最高的行业平台上面去看待中国最大的一个产业的变化,包括跟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但后期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惶恐的感到15年后即2030年前后,中国社会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从深化改革,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迁,还是中国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我判断那时中国不会是单一以房地产拉动社会增长,以我单一的知识,或者单一行业的经验,不足以支撑在未来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价值点和地位。二是价值观,我是以过程论为价值观基点的一个人,把时间投入在什么事情能产生价值,这是我们人生很多关键节点做抉择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经济价值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人生的体验完善,以及经验的积累、知识的丰富,和你在下一个阶段里更好的从容面对一些变化的能力,创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创作,是创作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同时创作了一个行业某种意义上创新的作品。其实更多的创作是创作了在人生阶段里面的人生作品。在我来看,这样的时间花费和投入,去创作一些原来没有的东西就是一个新的价值点。
刘科:王石曾经说人生就是一种体验,您创业这么忙,又写书,又译书,5年内又跑了107个马拉松,可以说人生经历非常丰富,请问你是如何安排你的时间呢?
毛大庆:这个问题跟人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王石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他说“用经历定义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我有幸在跨境企业、外国公司工作了十多年,对整个开放过程,对中国和世界的接轨,有非常直白亲身的体验和经历,这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之中,从事了推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行业的参与者,中国的房地产也好,城市变革也好,人居生活质量改善也好,城市的环境变化也好,不是旁观者、使用者,而是作为制造者和创造者,能跟王石、郁亮这样的企业家们直接学习和交流,对我来说又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过程。
如果我们这么去看待时间观、人生的价值观,你自然首先从时间轴上去选择一些自身的安排和考虑。另外,从微观上谈时间,因为在这样的宏观时间理念下,微观时间是你如何自己服从宏观的时间观,去安排你后面的事情。如果你以目标为抓手去安排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都能做得到,都能做得完。怎么看待时间是一个投资的问题,因为当你觉得什么事干得最有价值,你就一定会去安排。你要不认为任何事有价值,那你的时间全部都被浪费掉了。
刘科:创新创业是深圳这个城市的灵魂,深圳有很多创业者,我们创新创业学院也给南科大的师生同学们提供一些创业方面的指导。请问你从企业高管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过程中,你觉得这两个角色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毛大庆:首先差异在于行业和领域是否需要论证。企业高管所在的行业和领域,不需要再论证,高管的任务是带领团队把一个重要的指标要完成,或者要达成工作计划,或者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去策划、研究更多的变化和好的战略。而对于创业者来说,所做的事情成不成立需要不停的论证,很多东西在论证过程中还会不停的演变。 其次是企业文化的差异,高管所在的企业组织架构、文化、工作系统,流程制度包括很多的技术环节,都是现成的,是在这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沉淀下来的,而创业者则需要去缔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去修正各种错误,包括用对人,搭对班子。在一个阶段内制定相对正确的战略,还要在碰见危机的时候,帮助大家稳定军心等等。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也充满乐趣,最后是自我认知的差异。做企业高管往往会盲目自信,而忽视了平台带来的益处,往往把平台优势误认为是自己本人的优势,一旦失去平台会一筹莫展;而在创业过程中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去触及自己的边界,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发现自己的短板和漏洞,当压力来临时,真实的反应和作答会加速对自我的认知。
刘科:作为企业高管,要处理跟老板、跟同事、跟下级的很多关系,作为创业者要处理跟合伙人的关系,请问这两种关系最大的异同是什么?
毛大庆:企业高管要特别深刻的去领悟这家企业的文化和他的理想,是要把人家的理想,要非常好的装进自己的脑子里,然后去发扬光大,但是你作为一个创业者,作为团队的缔造者、领导者,首先你的信念、你的认知是不能动摇的,然后要把你的想法,你的理想要装进别人的脑子里,你要说服更多人相信这件事的愿景是美好的,说服别人愿意跟你一起去干这件事,合伙人跟你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生死之交,或者愿意陪伴你去为了这个理想一起去实现的状态。
刘科:作为高管和创业者,在目标管理上是不一样的。在创业的不同的阶段,对于创业者在自己的目标设定这块,您有什么建议?
毛大庆:创业公司的目标每个阶段都不太一样,存在很大的变动性,在有些阶段目标首先是要抢占市场规模,有的时候有些阶段要去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有的阶段可能还要面临风险解决生存的问题,总之是从一个创业的概念、创业的想法,慢慢转化成为一个公司的经营,再转化成为一家能够带来效益和盈利的公司。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停的根据市场用户的变化来不停的调整你的目标。要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划分,如果只有梦想和远大理想,不能转化成为阶段性的工作目标,也会发现很多问题。所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对创业公司来说是非常具体和具像的。
刘科: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你创业已经5年了,优客工场成立16个月时估值55亿元,布局16个城市,疫情发生之前已经开始积极准备在纽约上市,成为了创业界的神话,请问在创业过程中你碰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毛大庆:创造文化、创造价值、创造创新力,这三个事情是我在这几年里碰到的最大的挑战。如何把你的想法转化成为一家公司,能够凝聚一帮人,这批人都能够为这个事情一起花功夫、一起动脑子,一起当做一个事业去把它做起来,这个创造文化的过程其实是不容易的,其次是如何能够创造价值,创造利润,如何让这个公司变得有社会价值,最后是如何让公司的业务有创新的生命力,这点也很重要,创新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创新理念的人才。
刘科:经济的竞争无非就是两点,其一是我做的比你便宜,我的性价比比你好;其二是我能干你不能干的,就是创新。这次疫情肯定对各方面影响都比较大,前几十年是房地产推动中国经济,中国前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红利是来源于我的性价比好,但在今天的北上广深,土地价格、优势已经没有了,所有原材料的价值,电价、天然气价格、甚至高端的劳动力成本都不比美国便宜了,接下来竞争就要依靠创新了,干别人不能干的事情。你前些年是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很重要的行业里面,现在中国经济在创新升级的阶段,优客工场是为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提供的平台,你跟他们接触过程中,你感觉这次疫情对创业者,包括优客工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毛大庆:我认为这次疫情确实对这批企业有着巨大的考验,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很多企业是创新领域的好苗子,也是一些刚刚初露头角的新公司,碰见这样的灾害,确实有可能让一批公司还没来得及再往下发展,首先是在考验这些创始人的能力、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团队的考验,考验团队能否在这种环境下同心协力的走出困难,这是一个企业的基本功。其次创新企业如何建立成本意识,如何把公司的固定成本尽可能转化成可变动成本,最后是对自己的估值、价值重新的认知,你创造出来的企业是不是值那么多钱,有没有那么大的价值,无论是创始人、股东、还是投资机构都会面临这样的思考。
刘科:我们看到近期疫情引发的全球股市的狂风骤雨以及国际油价异常大跌,您觉得会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对创业者意味着什么?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毛大庆:这次疫情从发病的人数、死亡人数来看,跟人类社会发生的十大瘟疫来比,并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瘟疫,但疫中、疫后到疫情结束,世界格局会发生一次非常大的变化。这次疫情导致的必然结果之一是在物理上去全球化。随着中国随着技术力量的强大,GDP变成世界第二大强国,以及中国在技术创新上的飞速增长,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国际上几种主要力量正在通过新技术、新能源的争夺来重新瓜分世界资源。这个阶段发生全球性的疫情,会在物理上去全球化,甚至发生种族歧视的问题,排华的问题,都会被某些政治势力去利用。我认为挑战和危机是非常大的。另外黑天鹅可能会是新常态,世界会很长一段时间处在波动周期。这次的疫情暴露出来很多问题,比如我们过度依赖产业链,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假定去全球化或者将长时间处于一个波动周期,可能每家企业都要下功夫研究未来究竟如何应对这种大环境。
刘科:疫情期间大家都待在家里,很多年轻人在思考创业怎么做,对于大学生创业,你有什么样的忠告?
毛大庆:说到创业,我一直认为不要盲目冒然的去创业,尤其是在当今特别波动的时代背景下,近几年的就业环境都不会很好,希望大家对职业选择做更多的思考。我们要做好准备,做好长时间波动或者经济平缓发展的时代,这种情况下,培养能力是第一位的,即便你今天创业没能成功,也没什么大不了,就当作积累能力,为未来打下深厚的基础。另外一个建议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只能过好日子,不能过苦日子,这是人很大的危险。我认为能过苦日子是人生很大的财富,回想我们青少年时期计划经济的年代,条件比较艰苦,肉也定量、鸡蛋也定量、出门坐绿皮火车、住招待所,如果现在让我回到那样的状态,我觉得也没什么,也能够很快地适应。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准备创业的年轻人,要培养自己在顺境下能乘风破浪,在逆境中能不畏困难、坚定执着的心态与抗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波动中寻找机会、取得创业的成功。
核心关键字: 企业服务 双创